查看完整版本: 閃爍 -【帝國風雲】《全文完》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08 PM

第六十章 盡力而為

小毛奇無法指望,馮承乾就只能靠自己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馮承乾詳細瞭解了由小毛奇修改之後的陸軍戰略計劃,並且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發。顯然,帝國陸軍在對法戰爭中迅速取勝的希望並不是很大。只是,這並不意味著帝國一定會在歐陸戰爭中戰敗。

考慮好之後,馮承乾找到了提爾皮茨。雖然只是帝國海軍司令部參謀,但是做為前任帝國海軍大臣,馮承乾在海軍司令部的地位不在提爾皮茨之下,提爾皮茨擁有的只是一個由德皇任命的司令頭銜。

“你的意思是……”

“雖然海軍歸海軍,陸軍歸陸軍,但是帝國的情況十分特殊,即便得到陛下重視,海軍也取代不了陸軍。再說了,帝國首先得在陸地戰場上取勝,才有望在海洋戰場上取勝,所以我們必須把地面戰爭放在首位。”

“就算你這麼想,小毛奇也不會領情。”

“我這麼做,不是希望他能領情。”

“你也影響不到他,更改變不了什麼。”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我並沒想過要讓小毛奇改變陸軍的戰略計劃,只是覺得我們有必要採取一些補救措施。”

“怎麼補救?”

“你覺得,帝國打贏歐陸戰爭的關鍵是什麼?”

“當然是擊敗法國。”

“俄國呢?”

提爾皮茨愣了一下,說道:“雖然我不是陸軍將領,但是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害怕俄國。”

“為什麼?”

“日俄戰爭。”

馮承乾笑了笑,等著提爾皮茨說下去。

“雖然我沒有親臨戰場,但是根據所見所聞,以及獲取的前線消息,俄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強大。不可否認,俄國的人力資源非常龐大,可以徵召大量士兵,可是戰爭不僅僅是比拼兵力。在我看來,俄國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在其他方面都遠遠比不上英法等傳統強國,甚至連日本這樣的新興國家都比不上。除此之外,俄軍內部的矛盾也極為尖銳,比如在日俄戰爭期間,俄軍將領就經常發生爭執,甚至為了一些小事而決鬥。我們的一位觀察軍官就親眼目睹俄軍的兩位集團軍司令官拔刀決鬥。”

“誰?”

“馬克斯-霍夫曼,你應該認識他。”

馮承乾點了點頭,表示認識這個叫霍夫曼的軍官。當年,在與毛奇進行的那場兵棋推演中,霍夫曼就是馮承乾這個陣營中的成員,而且表現極為突出。也正是如此,他才被破格晉升為現役軍官。在提爾皮茨去遠東擔任艦隊司令時,他也跟隨前往遠東,擔任帝國駐滿洲的軍事觀察員。

“不管怎麼說,我覺得俄國不足為懼。”

“雖然你說得沒錯,但是你只看到了表像。”

提爾皮茨皺起眉頭,等馮承乾說下去。

“日俄戰爭之後,沙皇為什麼要服軟,不但全盤撤出滿洲,還把半個薩哈林島與南千島群島割讓給日本?”

“別忘了,對馬海戰結束之後,主動提出和談的不是俄國,而是日本,而且當時日軍還沒有攻佔旅順。”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正在思考馮承乾這句話的含義。

“很明顯,打不下去的不是俄國,而是日本。以俄國的資源,就算不能打,也可以勉強維持下去,根本沒有必要急著與日本停戰。導致沙皇服軟的,不是日軍很能打,也不是俄軍不能打,而是其國內的禍根。”

“你是說……”

“如果沒有國內革命,沙皇絕對不會割讓領土。日俄戰爭結束後,沙皇就在國內進行了政治改革。雖然並不徹底,但是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安撫國內的反對派,表達出推行民主政治的意圖。不可否認,沙皇的虛情假意收到了一時之效,這幾年俄國的國內形勢相對平穩。但是有一點同樣不可否認,那就是在下一場大戰期間,由戰爭產生的巨大壓力將導致俄國國內矛盾總爆發。”

“也就是說,俄國將在戰爭壓力下土崩瓦解?”

“就算沒有土崩瓦解,也會單方面與我們媾和,從而退出曠日持久的戰爭,集中力量處理國內矛盾。如果出現了更加糟糕的結果,比如羅曼洛夫皇朝被推翻,俄國也會單方面退出戰爭。”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由此可見,俄國的最大問題,在於其腐敗、專制的制度。”

“不管怎麼樣,俄國確實不是頭號威脅。”

“帝國的頭號威脅,在英吉利海峽對面。”

“英國?”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我仔細看過小毛奇修改後的西線作戰計劃,雖然有很多漏洞與欠缺,而且輕重不明,但是只要主動權在我們手上,以帝國陸軍的作戰能力,在戰爭初期取得優勢也不是很困難。只是,按照小毛奇的計劃,要想徹底擊敗法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說,英國會在法國戰敗之前參戰。”

“這也正是我最擔心的事情。”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俄國肯定會參戰,就算有一些影響,也不足以改變整個戰局的發展方向。再說了,俄國只能在東線做文章,最多牽制住我們的東線兵力,不可能出兵法國,與法軍並肩作戰。真正能夠派兵去法國的,也就只有英國了。”

“英國陸軍形同虛設,還有……”

“正是如此嗎?”

提爾皮茨愣了一下,知道馮承乾是另外一個意思。

“辭職前,我見過瓦德西元帥,跟他談了一些聯軍的事情。在個人素質上,英國陸軍官兵絕對不比帝國差,而且英國軍隊常年在海外征戰,有著十分豐富的作戰經驗,其職業軍人制度也較為完善。雖然英國陸軍的規模並不大,但是其戰鬥力不容小覷。此外,英國肯出兵參戰,還能振奮法軍。”

“這樣的話,我們就得力爭制海權。”

“在英國本土附近,特別是在戰爭初期,我們不可能奪得制海權。”

“顯然,我們也就無法阻止英國向法國派遣遠征軍。”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但是我們還有一個辦法,可以阻止、至少延遲英國出兵的時間。”

“什麼辦法?”

“不給英國參戰的理由。”

“到目前為止,英國都沒有與法國、或者與俄國簽署任何形式的同盟條約,而且在歐戰爆發之前,英國也不大可能正式與某個歐陸國家簽署軍事同盟條約,因此英國不可能以我們進攻法國而向我們宣戰。”

“這樣的話,英國就需要一個參戰的理由。”

“將軍,你覺得英國會以什麼理由參戰呢?”

提爾皮茨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道:“我可不知道,而且在你提起之後,我才首次想到這個問題。”

“你看過小毛奇的作戰計劃嗎?”

“看過,不過只是簡略的看了一下。”

“那麼,你覺得小毛奇的計劃與施利芬元帥的有什麼區別?”

“我首先看出了一個差別,即小毛奇在從西線主攻方向抽調兵力去增強邊境防線後,為了降低主攻方向上的作戰難度,極大幅度的縮短了進攻距離,進攻切入點不是荷蘭,而是直接進入比利時。”

“這麼做,應該沒錯吧?”

“僅從軍事上看,確實沒有錯,可是考慮到政治影響,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為什麼?”提爾皮茨一愣,突然明白了過來,“你說的是……”

“一八三九年,英國就與比利時簽訂了《倫敦條約》,英國有義務保證比利時的獨立與主權不受侵犯。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施利芬元帥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繞過了比利時,首先進入荷蘭,從而迫使法國向北面擴展防線,首先進入比利時。在此背景下,就算英國打算參戰,也首先得考慮是法國入侵了比利時,而不是我們。說得簡單一些,英國將因此失去立即參戰的理由。哪怕英國最終還是會參戰,可是我們需要的只是幾個月而已。只要我們攻入了巴黎,英國參戰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到時候,英國將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實,承認帝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馮承乾一口氣說完,停頓了一會,才說道,“可惜的是,小毛奇完全沒有考慮到入侵比利時的後果,更沒有想明白施利芬元帥為什麼要舍近求遠,只知道一味的追求速度。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只要小毛奇指揮的德軍進入比利時,英國就會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向我們宣戰。”

提爾皮茨沉思了一陣,說道:“你說得沒錯,英國肯定會根據《倫敦條約》,以我們入侵比利時為由參戰。”

“我們必須盡力讓小毛奇修改作戰計劃,而且由你出面更好一些。”

提爾皮茨嘆了口氣,說道:“恐怕就算由我出面,也很難讓小毛奇回心轉意,畢竟在陸軍事務上,我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那就得向陛下陳清情況了。”

“這樣的話,最好叫上皇儲,我們一同出面,才有更大的把握說服陛下,讓陛下向小毛奇施壓。”

“時間還早,何不現在就去找皇儲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35 PM

第六十一章 戰爭危機

進入一九一四年,歐洲大陸上空已是戰雲密佈。雖然三年前的摩洛哥危機,最終以德法相互妥協的方式得到化解,但是德法矛盾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接下來的兩年多裡,歐洲大陸的矛盾都與德法有關,比如法國謀求奪回阿爾薩斯與洛林,德意志第二帝國則謀求建立一個與法俄同盟對抗的軍事集團,積極拉攏奧匈帝國與義大利。

在巴爾幹半島,德法矛盾顯得極為尖銳。嚴格說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國都跟巴爾幹半島沒有直接關系,涉及巴爾幹半島問題的是奧匈帝國、義大利、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特別以奧匈帝國與俄國的矛盾最為尖銳,德法只是奧俄的盟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奧俄在巴爾幹半島上的矛盾,使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簽署了秘密同盟條約。

問題是,與奧匈帝國結盟,能夠給德意志第二帝國帶來好處嗎?

馮承乾是在回到帝國海軍司令部之後,才得知兩年前,也就是在他離開帝國海軍部之後不到半年,德皇與奧匈帝國簽署了秘密軍事同盟條約,規定在奧匈帝國與俄國開戰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向俄國宣戰,而只有在法國主動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的情況下,奧匈帝國才有義務參戰。

顯然,這是一份對奧匈帝國更加有利的軍事同盟條約。毫無疑問,馮承乾並不支持這份同盟條約。如果他還是帝國海軍戰爭大臣,肯定會出面反對與奧匈帝國簽署同盟條約。

與奧匈帝國結盟,存在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即會因此疏遠義大利。

不管義大利有多大的價值,在歐洲大陸上,有實力協助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俄對抗的只有兩個國家,即義大利與奧匈帝國。

早在十多年前,馮承乾就向德皇提到,應該盡量拉攏俄國與義大利。

可惜的是,在他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德俄關系已經由友好轉為對立,而且在鐵血宰相的把持下,別說馮承乾,連登基不久的德皇都很難左右帝國的對外政策,更別說修改由俾斯麥親手制訂的外交戰略。

顯然,就算馮承乾沒有離開海軍部,也很難改變既成事實。

雖然奧匈帝國外強中幹,復雜的民族成分問題、以及二元制帝國存在的嚴重弊端,嚴重削弱了奧匈帝國的實力,但是在法俄同盟已成事實,英國漸漸偏向於法俄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根本沒有更好的結盟選擇。

在與奧匈帝國結盟之後,帝國必須處理好與義大利的關系。

對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從一九一三年初開始,帝國在外交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奧匈帝國與義大利和解,消除三國同盟的內部矛盾。

可惜的是,一年多下來,根本沒有什麼收獲。

以薩洛尼卡地區為代表的,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的領土爭端十分嚴重,即便德皇親自出面也很難使兩個國家坐下來進行談判。雖然義大利暫時沒有表現出脫離軸心的意思,但是已經在暗中與英法接觸。

發展到這一步,誰都看得出,巴爾幹半島成了歐洲的火藥桶。

有趣的是,沒有多少人認為,歐陸大戰會在巴爾幹半島引燃。

針對巴爾幹問題,英、法、德、俄、奧匈、義大利與奧斯曼帝國已經展開談判,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置由塞爾維亞擴張勢力引發的地區危機,穩住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比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與希臘。

在很多人看來,巴爾幹半島危機依然有可能通過談判得到化解。

這種認識,在帝國內部並不缺乏共鳴。

馮承乾與提爾皮茨跟著皇儲來到波茨坦皇宮時,腓特烈三世剛剛送走了首相等人,正準備享用晚餐。兩年多來,馮承乾首次來到這座由腓特烈大帝建造的皇宮。馮承乾回來,而且以帝國海軍軍官的身份回來,德皇也十分高興,特意吩咐廚房準備了幾樣馮承乾喜歡吃的菜肴。

“陛下……”

“什麼都不用說了,威廉已經告訴我。你能加入帝國海軍,為帝國服務,我感到非常欣慰。”腓特烈三世老了許多,只是看上去,不像是一個快到八十三歲的老頭,更像只有六十歲左右。

其中的原因,只有馮承乾明白。

事實上,馮承乾也不像年近五十的中年人。僅看他的相貌,恐怕很多人都會認為他還不到四十歲。

關鍵就在馮承乾的血液中。

在馮承乾的那個時代,通過基因技術、納米工程技術等高科技手段,人類的壽命達到了二百四十歲。馮承乾通過立血誓的方式,治好了德皇的喉癌,就是因為他的血液裡有一種納米機器人。這些比細胞還小的機器人,不但能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細菌與病毒、清除掉人體內的癌變細胞,還能通過改進基因延長壽命。別的不說,二十多年來,馮承乾沒有得過病,德皇也安康無恙,連感冒都沒有患過。

當然,德皇肯定活不到二百四十歲。

“在海軍司令部,過得還習慣吧?”

“一切都好,不管在哪,只要能為帝國、能為陛下效勞就行了。”

德皇笑了笑,說道:“這兩年,威廉經常提到你,甚至說沒有你,帝國海軍就不可能發展壯大。”

馮承乾也笑了笑,朝坐在對面的皇儲點了點頭,表示感謝。

“當初,你就不應該離開。”德皇嘆了口氣,說道,“這兩年,你不在我身邊,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該去問誰。”

“有首相等大臣輔佐,陛下……”

“首相?不提也罷。至於其他大臣,也沒幾個讓我省心。今天,貝特曼就提到,讓我出面與老弗朗茨簽署一份保證協議,再跟義大利簽署一份類似的協議,以此促成奧匈帝國與義大利在巴爾幹問題上和解。雖然貝特曼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嚴重脫離現實。只要橫在奧匈帝國與義大利之間的領土糾紛沒有得到圓滿解決,任何協議都行同空文。”德皇長出口氣,稍微停頓了一陣,又說道,“如果你在,肯定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至少會在貝特曼提出來之後加以反對。可惜的是,現在不但貝特曼有這樣的想法,連其他大臣也一樣,認為我們有能力促成奧意和解。”

馮承乾思索了一會,說道:“陛下的判斷沒有錯,只是我覺得,貝特曼的主張也有一些道理。”

“是嗎?”

“陛下認為,義大利會成為帝國的盟國嗎?”

腓特烈三世沒有開口,因為他早就下了定論。

“可是陛下忽略了一個問題,即義大利與法國也有領土爭端,甚至超過了與奧匈帝國的矛盾。要不然,當初義大利也不會與我們簽署秘密同盟條約。”

“你的意思是……”

“即便義大利是一個靠不住的盟友,短期之內也不會成為我們的敵人。”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另外,陛下覺得,歐戰會在什麼時候爆發?”

“這……”

“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戰爭的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人,而是掌控著國家命脈的企業家、商人、金融家等等。戰爭的本質就是爭奪利益,而最大的利益就是經濟利益。”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歐洲的局勢發展到現在這個境地,不管是我們、還是英法俄,都已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拿英國來說,受海軍軍備競賽影響,財政開支已經到了破產的地步。法國與俄國在陸軍上也花了很多錢,財政早已枯竭。能夠化解危機的,只能是一場戰爭,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

“你的意思是……”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歐戰肯定會在一九一六年之前打響。”

腓特烈三世的眉頭跳了幾下,雖然他有點懷疑,但是馮承乾之前做的所有預測都得到了證實。

“正在挑起戰爭的不是我們,而是英法俄。”馮承乾看了德皇一眼,又說道,“在制訂海軍發展規劃的時候,我就提到過,在一九一四年前後,英國就會因為龐大的造艦計劃而遭遇財政危機。現在看來,我的預測已經變成了現實。對英法俄來說,即便還沒有完成戰爭的準備工作,可是離戰爭爆發,只欠缺一個必要條件。”

“什麼?”

“一個名正言順的開戰理由。”

“這……”

“毫無疑問,巴爾幹局勢大有文章可做,特別是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的微妙關系。”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馮承乾的觀點。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就得做好準備。不管是老毛奇元帥、還是施利芬元帥、乃至小毛奇元帥,都著重強調了一點,如果帝國無法在戰爭初期掌握主動權,輸掉戰爭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只是備戰工作……”

“陛下,即將爆發的歐戰,絕對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從最根本的地方著手,才有希望取勝。”

“你打算怎麼做呢?”

德皇說出這句話,馮承乾朝威廉皇儲看了一眼,表示時機已經成熟了,得由皇儲出面說明情況。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39 PM

第六十二章 用人之道

三個人中,只有威廉皇儲在陸軍服役過,所以他的話最有說服力。

花了一個多小時,威廉把小毛奇制訂的戰略計劃中存在的問題詳細說明瞭一遍,並且提出了修改意見。因為馮承乾沒有在帝國陸軍中服役,也沒有從事管理帝國陸軍的工作,所以德皇沒有想到是他看出了這些問題,只是借皇儲的嘴說出來,反而認為是皇儲自己發現了這些問題。

顯然,德皇對小毛奇的計劃也存在疑慮。別忘了,在成為德皇之前,腓特烈三世是普魯士王國與德意志帝國的軍團長,擁有豐富的戰爭經驗。等威廉說完,晚餐也吃完了。

三人沒有離去,而是跟隨德皇去了書房。

“你提到的這些,確實是嚴重的問題,而且我也跟小毛奇商量過。”德皇接住皇儲遞來的酒杯,神色嚴峻的說道,“去年,我就讓小毛奇修改計劃,只是小毛奇認為,他的計劃沒有問題。”

馮承乾暗自嘆了口氣,看來小毛奇非常頑固。

按照帝國的軍制,即便德皇是帝國軍隊的最高統帥,也無權對總參謀部指手畫腳,只有總參謀部有權制訂戰爭計劃。也就是說,總參謀長有很大的獨立性,在作戰行動上不受德皇約束。

這套在老毛奇時代訂下來的政策,幫助帝國統一了北德全境。現在看來,卻產生了負面影響,即頑固的小毛奇不可能接受任何建議與意見,堅持他的錯誤主張。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改變,只是事關重大。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德皇不能說服小毛奇改變戰爭計劃,唯一的辦法就是撤掉他,重新任命總參謀長。

問題是,在德軍中,誰能頂替小毛奇?

在德皇看來,暫時還沒有人能夠頂替小毛奇。雖然馮承乾不這麼看,因為就他所知,至少有一個人能夠頂替小毛奇,但是德皇肯定沒有想過撤掉小毛奇,所以馮承乾也就不好直接提出來。

沉默了好一陣,德皇才打破沉默,說道:“如果戰爭將在這兩年內爆發,留給我們的時間就不多了。我會努力說服小毛奇,讓他修改戰爭計劃。如果他不肯采納,我會考慮別的解決辦法。”

馮承乾的眉頭跳了幾下,聽出了德皇的言外之意。

“關鍵是,如果到時候再尋找對策,恐怕就來不及了。”威廉皇儲有點猶豫,因為以皇儲身份過問國事是一大忌諱。

“你的意思是……”

“不管小毛奇元帥會不會聽從我們的建議,我們都得做好兩手準備,一是立即組織人手制訂一份戰爭計劃,二是物色合適的總參謀長人選。”威廉皇儲看了德皇一眼,說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德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問題是,總參謀部在……”

“可以安排總參謀部之外的軍官。”

“這……”

“當初,馮承乾伯爵不是跟老毛奇元帥進行過一次兵棋推演嗎?”

德皇一愣,隨即朝馮承乾看了過去。那次兵棋推演是由德皇親自主持的,而且親自擔任裁判官。

“陛下,我現在……”

“你的身份不重要,關鍵是你能做什麼。”德皇笑了笑,說道,“不是威廉提到,我還真把這件事給忘記了。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初那些才華橫溢的年輕軍官都得到了鍛煉,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肯定能夠幹一番大事。”

馮承乾勉強笑了笑,他可沒有讓皇儲提到這件事。

“既然此事是由威廉提到的,就由你去做吧。”德皇朝皇儲看了一眼,說道,“人員方面的事情,你可以向馮承乾伯爵請教。至於組織方式,暫時安排在海軍司令部名下,等到我與小毛奇商量之後再做定奪。”

威廉皇儲立即答應了下來,這也正是他想得到的結果。

“至於物色總參謀長人選,暫時不用考慮。”德皇嘆了口氣,說道,“小毛奇元帥在軍隊中很有威望,如果毫無理由的撤掉他,肯定會引來麻煩。再說了,暫時也沒有人可以頂替他出任總參謀長。”

馮承乾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保持沉默。很明顯,德皇看重的不是小毛奇的能力,而是小毛奇在德軍中的號召力,即他是老毛奇元帥的侄子。要知道,在德軍中,老毛奇元帥的地位無人可及,現今大部分高級將領當初都是老毛奇元帥的手下,而這些人都是小毛奇的支持者。就算德皇有足夠的理由,也不可能撤掉小毛奇。

問題是,如果不讓小毛奇下課,其他努力都毫無意義。說得簡單一些,就算威廉皇儲能夠拿出一份更加出色的戰爭計劃,也會被德軍總參謀部束之高閣,根本不會得到采納。只有讓小毛奇離開總參謀長的位置,才有可能改變現在的局面。

馮承乾保持沉默,提爾皮茨自然不好以海軍司令的身份談論陸軍的事情。

至於威廉皇儲,在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之後,也沒有開始那麼積極,更不想因此與父皇產生矛盾。三人離開皇宮時,已經是半夜了。威廉沒有回皇儲行宮,而是跟隨馮承乾與提爾皮茨去了海軍司令部。

“伯爵,開始你怎麼不提出來?”

“提什麼?”

“替代小毛奇的人選。”

馮承乾笑了笑,對威廉皇儲說道:“就算我提了出來,陛下就會采納嗎?”

“這……”

“放心吧,陛下對小毛奇也很不滿,只是暫時沒有理由讓他離開總參謀部。等到時機成熟,陛下自然會出手。”

“問題是,到那時候,恐怕一切都晚了。”

“所以你得做好自己的事情。”

“伯爵的意思是……”在正式場合,皇儲都稱呼馮承乾為公爵,只有在私下,才使用勃蘭登伯爵的頭銜。

“除了總參謀長人選,一份完備的戰爭計劃也非常重要。”

“那麼,伯爵有什麼好的人選可以推薦給我呢?”

“人選有不少,但是皇儲只需要重用兩個人。”

“誰?”

“魯登道夫少將與霍夫曼少校。”

威廉皇儲皺起眉頭,似乎有點想不明白。

此時的魯登道夫已經小有名氣,在施利芬擔任總參謀長的時候,他就在總參謀部擔任高級職務,算得上是施利芬元帥手下的大紅人。只是在小毛奇出任總參謀長之後,魯登道夫似乎不大受歡迎,離開了德軍總參謀部,去部隊當了旅長。關於魯登道夫離開德軍總參謀部的原因,也與小毛奇大幅度修改施利芬元帥制訂的戰爭計劃有關。可以說,魯登道夫是施利芬元帥的忠誠追隨者。

只是,霍夫曼少校就沒有那麼有名了。

日俄戰爭期間,霍夫曼在遠東擔任軍事觀察員,專程前往滿洲地區,對日軍與俄軍的戰法戰術有很深刻的認識。回到帝國之後,霍夫曼少校在德軍總參謀部呆了兩年,大概是懷才不遇,後來去了東普魯士。也正是如此,霍夫曼在德軍中的知名度並不高,沒有多少人認識這個年輕的少校軍官。

只是,霍夫曼的才能,絕對不容低估。

在東普魯士,霍夫曼做了兩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完善了德軍的陣地防禦戰術,格外重視先進武器、特別是機關槍、速射炮、迫擊炮等在日俄戰爭期間大量使用,且作戰效率得到了證明的武器。二是提出在未來的戰爭中,壕塹防禦作戰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左右戰爭進程。

顯然,通過日俄戰爭,霍夫曼已經看出了未來戰爭的端倪。

“當然,這兩個人你得區別對待。”

“怎麼區別對待?”

“魯登道夫有統帥的潛力,合理安排的話,他遲早會成為德軍統帥,其功績絕對不會在老毛奇之下。”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先皇靠老毛奇完成了統一大業,如果皇儲能夠得到一位這樣的將領,今後的成就絕對不在先皇之下。”

聽到這話,威廉皇儲立即雙眼放光。

“至於霍夫曼,雖然有一些統帥的才能,但是他更適合出謀劃策,最合理的位置是高級參謀。”

“參謀?”

“統帥不是萬能的,沒有參謀輔佐,什麼也做不了,是不是?”

“伯爵的意思是……”

“魯登道夫與霍夫曼是一對最佳組合,只要能讓他兩相互合作,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給皇儲一個驚喜。”

“伯爵如此看重,想必沒有錯。”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皇儲,你要做的不是什麼事都親歷親為,而是適當的使用手裡的人才,把他們放到正確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像先皇那樣,就算垂手施治,也能開創帝國。”

“伯爵此話沒錯。”威廉皇儲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馮承乾沒再多說什麼,他知道言多必失。再說了,威廉皇儲足夠聰明,很多道理一點就明,用不著羅嗦。

到了帝國海軍司令部,又談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皇儲才告辭離開。

馮承乾沒有去伯爵府,他現在的主要身份是帝國海軍的少尉參謀,大部分時候都在海軍司令部過夜。

提爾皮茨也沒有回家,他是一個比馮承乾還要敬業的工作狂。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42 PM

第六十三章 火藥桶

沒過多久,馮承乾的擔心就變成了事實。

五月十三日,馮承乾收到消息的時候,小毛奇已經回到柏林。兩天之前,小毛奇在維也納與奧匈帝國陸軍大元帥、總參謀長弗朗茨-康拉德進行了秘密會晤,重點商討了愈演愈烈的塞爾維亞問題。雖然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有點出入,但是產生的影響並無兩樣。

更重要的是,與奧軍總參謀長康拉德秘密會晤,絕對不是小毛奇自己的行為,肯定得到了德皇的準許。

德皇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火上澆油?

很明顯,德皇想借助塞爾維亞問題拉攏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爭取這兩個歐洲大陸上的軍事強國。問題是,僅僅是總參謀長一級的會晤,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再三思量之後,馮承乾沒有去找德皇,也沒有通過皇儲向德皇施加影響。不是馮承乾不知道此事的利害關系,而是德皇既然決定這麼做了,肯定有他的理由,而且是十分充足的理由。

換個角度,馮承乾也不得不承認,德皇借機拉攏奧匈帝國沒有做錯。可以說,歐陸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如果帝國還不積極爭取有實力的盟友,就絕對不可能在歐戰中取勝。不管奧匈帝國算不算得上是有實力的盟友,至少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給帝國提供一些幫助。

一個月不到,德奧同盟就成了鐵板釘釘的事情。

六月十二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來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奇科諾皮施特與德皇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

這次會談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由巴爾幹半島引發的戰爭制訂行動方案。

雖然德皇一再申明,如果巴爾幹半島局勢惡化,俄國很有可能以此向奧匈帝國宣戰,但是斐迪南大公堅持認為,俄國內憂外困,沒有能力插手巴爾幹半島,也就不可能為此向奧匈帝國宣戰。

正是這一認識,讓斐迪南大公堅持認為,現在是進攻塞爾維亞的最好機會。為此,斐迪南大公要德皇做出保證,假如俄國插手,比如出兵攻打奧匈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必須援助奧匈帝國。顯然,德皇肯定不願意做出這樣的保證。

要知道,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以俄國插手巴爾幹問題為由開戰,那麼法國就會根據與俄國簽署的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到時候帝國面對的不是塞爾維亞、也不僅僅是俄國,而是歐陸上兩個實力僅次的強大國家。至於奧匈帝國,恐怕很難在歐陸戰爭中做出正面貢獻。很明顯,真要做出承諾,帝國的命運就交到奧匈帝國手上了。

問題是,德皇也不能拒絕。在提出要求的時候,斐迪南大公明確提到,德皇能否在塞爾維亞問題上做出保證,將是德奧同盟的基礎。顯然,如果德皇不肯做出保證,德奧同盟就將受到考驗。

帝國能失去奧匈帝國這個盟友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如果與奧匈帝國分道揚鑣,在義大利靠不住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德皇必須做出保證,也必須防止奧匈帝國引發戰爭。

為此,在做出保證前,德皇明確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巴爾幹問題上支持奧匈帝國必須具備一個前提,即奧匈帝國首先遭到俄國攻擊,或者是俄國主動向奧匈帝國宣戰,不然帝國將不履行承諾。

所幸的是,斐迪南大公也無法決絕德皇的要求。

德意志第二帝國離不開奧匈帝國,而奧匈帝國更加離不開德意志第二帝國。如果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支持,別說在巴爾幹半島,在其他任何地區,奧匈帝國的利益都得不到充分保證。

得到德皇的保證之後,斐迪南大公決定在半個月之後,針對巴爾幹問題舉行一場軍事演習,地點就定在鄰近塞爾維亞的波斯尼亞,以此證明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問題上的決心,同時試探俄國的底線。

馮承乾收到消息的時候,斐迪南大公已經回到維也納了。

得知德皇向斐迪南大公做出了保證,馮承乾非常震驚,因為他知道,正是這個保證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顯然,德皇與斐迪南大公做出了一個錯誤判斷。

這就是,嚴重低估了俄國對巴爾幹地區的野心,以及俄國可能採取的行動。

可以說,巴爾幹半島的問題,本來就是俄國的問題。如果不是俄國對巴爾幹半島懷有巨大的野心,認為巴爾幹半島在其勢力範圍之內,不允許其他國家插手,也就不會有巴爾幹半島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日俄戰爭的慘敗之後,俄國急需一場軍事勝利。

在沙皇看來,如果能夠在對外擴張中取得一次重大勝利,就能有效緩解國內矛盾,讓那些吵著鬧著要改革的人閉上嘴。

在國際上,沙皇的這種想法有很大的市場。別的不說,法國一直希望收回在普法戰爭中丟掉的阿爾薩斯與洛林,英國在想方設法的遏制日益壯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因此只要沙皇想借巴爾幹半島危機發動戰爭,英法肯定會提供支援。

有了英法的支持,沙皇還會顧慮嗎?

要知道,德皇向斐迪南大公做出保證的基礎就是俄國不會插手巴爾幹半島,至少不會主動向奧匈帝國宣戰。

很明顯,這個前提並不存在。

問題是,就算馮承乾看得很清楚,他又能做什麼?

讓德皇收回保證?

別說德皇不會這麼做,就算會,對帝國也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德皇食言,必然使帝國喪失唯一的盟友。

六月二十日,馮承乾說服提爾皮茨,向薩拉熱窩派遣了大批諜報人員。

在馮承乾離開帝國海軍部之後,原先隸屬於海軍部的特殊機構都轉屬海軍司令部,由提爾皮茨直接領導。

這其中,就包括馮承乾以發展科技為名組建的情報機構。

現在,馮承乾最擔心的就是他的擔憂變成事實。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正是在薩拉熱窩,一個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青年,用一把小口徑轉輪手槍打出的幾發子彈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馮承乾不希望歷史重演,至少不希望斐迪南大公死在薩拉熱窩。

他要做的,就是設法改變歷史。

只是,深為帝國海軍司令部的高級參謀,馮承乾無法親自前往薩拉熱窩,只能在柏林遙控指揮。

六月二十七日,斐迪南大公攜公爵夫人索菲亞到達薩拉熱窩。

雖然索菲亞是大公的妻子,但是卻沒有得到皇儲妃的封號,因為她不是貴族,而且她與大公的婚姻不受歡迎。當初,斐迪南大公為了迎娶她,甚至威脅奧皇要放棄皇儲的頭銜。雖然奧皇最終妥協,接受了斐迪南與索菲亞的婚姻,但是做出了嚴格限制,即索菲亞無權獲得皇族頭銜。

正是這段婚姻,讓很多人都認為,斐迪南大公將是一個開明的君主。

在很多人看來,斐迪南在繼位之後,奧匈帝國將引來一個全新的時代,成為歐洲大陸上的強國。

只是,斐迪南大公去薩拉熱窩,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行為。

雖然斐迪南大公執意前往薩拉熱窩處於好意,即通過他的行為來感化塞爾維亞人,緩解民族矛盾,但是這種行為本身卻極為愚蠢,把軍事演習安排在六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塞爾維亞的國慶節舉行,也極端錯誤。

不管是軍事演習,還是斐迪南大公親自來到薩拉熱窩,都被塞爾維亞人當成故意挑釁。顯然,這給了極端民族主義分子一個絕佳的理由,以及刺殺奧匈帝國皇儲的最好機會。

當天晚上,馮承乾收到消息,由他派往薩拉熱窩的諜報人員已經找到普林西普,而且順利完成了任務。

如果犧牲一個人,能夠拯救千萬人,馮承乾絕對不會猶豫。

只是,歷史會就此改變嗎?

顯然,馮承乾毫無把握。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普林西普並不是孤膽英雄,只是他的運氣比同行的幾個刺客更好一些罷了。就算馮承乾能夠讓諜報人員以定點清除的方式,除掉那幾個試圖刺殺斐迪南大公的刺客,也無法保證普林西普是最後一個刺客。只要斐迪南大公還在薩拉熱窩,而且出現在公共場合,就會有生命危險。

這個晚上,馮承乾沒有睡覺。

他派去的諜報人員還在按照他的吩咐,尋找與消滅那些對斐迪南大公構成威脅的“黑手社”成員。

得益於電報普及,消息隨時都有可能送回來。

熬到天亮,馮承乾才在吃了早飯之後小睡了一會,隨後又返回海軍情報處,耐心等待從薩拉熱窩發回來的電報。

這個時候,斐迪南大公夫婦已經離開下榻的領事館,前往市政府。

按照安排,大公夫婦與薩拉熱窩市長會晤之後,將前往一家當地的醫院,慰問在那裡療養的奧國軍人。

雖然普林西普已經完蛋,協助他的普薩拉也被秘密逮捕了,但是誰也無法保證大公夫婦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45 PM

本帖最後由 misshohohin 於 2013-3-27 09:45 PM 編輯

第六十四章 無力回天

夜幕降下來的時候,馮承乾有點急躁不安。雖然說在這個時候,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他派往薩拉熱窩的諜報人員總該報個平安吧。

柏林時間,八點不到。

馮承乾正準備與專程過來叫他的提爾皮茨去吃晚餐,通信軍官急匆匆的趕了過來,送來了剛剛收到的電話。

一眼掃完,馮承乾的神色頓時黯淡了下來。

電報內容很簡潔:斐迪南大公遇刺,大公夫婦身受重傷,生死不明。

具體是怎麼回事,電報中沒有提到。

“怎麼會這樣,我們不是做好防備了嗎?”

馮承乾暗自嘆了口氣,對同樣震驚的提爾皮茨說道:“我們已經盡力了,卻仍然沒有能夠阻止刺殺行動。不管怎麼說,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了。如果大公能活下來,也許還能力挽狂瀾。”

“可是……”

“先去吃晚飯吧,我們在這裡著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提爾皮茨也嘆了口氣,又讀了一邊電報,才跟隨馮承乾去軍官餐廳。

顯然,兩人都沒什麼胃口。吃晚飯,不過是借此機會冷靜一下。現在,需要馮承乾考慮的不是斐迪南大公遇刺的詳細過程,而是大公遇刺之後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提爾皮茨知道馮承乾做了什麼,也就知道馮承乾擔心什麼。

“你覺得,大公遇刺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索?”

馮承乾點了點頭,把餐盤推到了一邊,雙手交叉放在餐桌上,說道:“如果大公遇刺身亡,戰爭就會爆發。”

“這……”

“你不相信?”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我知道,斐迪南大公在奧匈帝國,特別是在奧皇與那些守舊派大臣那裡並不受歡迎,甚至有人認為,大公的開明思想對奧匈帝國的統一與完整構成了威脅,如果他主張的民族自治政策得到推廣,奧匈帝國肯定會分崩離析,解體成為數個小國,哈布斯堡王朝也將就此終結。這種觀點,甚至讓我不得不懷疑,大公遇刺與奧匈帝國內部有關。”

“你的意思是……”

馮承乾壓了壓手,表示他的話還沒說完。“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為奧匈帝國提供了一個兼並塞爾維亞的絕佳理由,而且這也正是那些渴望戰爭、或者說渴望領土的官員與將領,比如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等人急切期盼的事情。這個時候,恐怕他們已經在策劃出兵塞爾維亞了。”

“果真如此的話,將不可避免的把俄國捲入進來。”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這也正是我最擔心的問題,別忘了,陛下已經做出保證,只要俄國向奧匈帝國宣戰,我們就會參戰,然後法國會根據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向我們宣戰,接下來就是英國了。”

提爾皮茨思索了一下,說道:“那我們就得設法阻止戰爭爆發。”

“怎麼阻止?”

“這……”

“要是大公沒死,什麼都好說。只要大公死在薩拉熱窩,我們在做什麼都來不及了,根本不可能阻止即將發生的事情。”

“這……”

“也許,斐迪南大公已經死了,康拉德等人現在正在設法說服奧皇呢。”

“那我們立即去波茨坦,讓陛下出面,也許能夠對奧皇產生影響。”

“什麼樣的影響?”

提爾皮茨愣了一下,沒有回答上來。

“顯然,陛下不可能讓奧皇節哀順便。在這個時候,陛下只能表示支持,即支持奧皇採取報復性行動。”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讓陛下出面,只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等於助長奧匈帝國的戰爭野心。”

“可是……”

“耐心一點吧,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什麼,最好靜觀其變,等到時機成熟,再採取行動改變局面。”

“那麼,我們現在只能祈禱斐迪南大公還活著。”

馮承乾勉強笑了笑,他也不相信祈禱能帶來奇跡。

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希望除掉斐迪南大公的不僅僅是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份子,還有把大公視為威脅的奧國貴族。可以說,如果沒有某股強大實力的默認與支持,那些不成氣候的刺客根本不可能對大公構成威脅。

關鍵就是,誰才是幕後主使?

雖然在提爾皮茨面前,馮承乾著重提到了奧匈帝國的內部因素,但是馮承乾更加願意相信,整個行刺事件的幕後主使是渴望戰爭的英法俄,特別是在海軍軍備競賽中被搞得精疲力盡、面臨財政破產的英國。

如果薩拉熱窩的事情與英國有關,戰爭就無法避免。

當然,急切期盼著戰爭的不僅僅是英國。從某種意義上講,帝國內部也有很多人希望戰火早點燒起來。最為積極的,自然是那些依靠戰爭發財的資本家,特別是在帝國擁有壟斷地位的軍火商與金融家。

正是如此,馮承乾才意識到,不管他做什麼,都只是延遲戰爭,而不是阻止戰爭。

拖下去,對帝國有好處嗎?

如果僅看海軍,肯定有好處。雖然在馮承乾離職之後,帝國的造艦行動有所放緩,但是最多還需要兩年,也就是到一九一六年左右,帝國海軍的總體規模就將達到英國皇家海軍的七成左右。提爾皮茨在擔任海軍司令之後,依據馮承乾提到的海軍戰略理論,正式提出“風險艦隊”概念,得到了皇儲與德皇的全力支持。該概念的核心內容只有一點:在帝國海軍強大到足夠程度的時候,英國會因為擔心在戰爭中遭受重創,被其他海上列強取代而不敢與帝國為敵,承認帝國在海洋上的地位,並且與帝國分享海洋利益,而不是通過一場大規模戰爭來打垮帝國。

說得簡單一些,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就能使英國呆在戰場之外。

暫且不說這套理論是否正確,至少到一九一六年,帝國海軍將獲得直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

到時候,英國就得在參戰問題上三思而後行了。

再退一步,即便英國參戰,帝國海軍也能憑借在戰艦性能、官兵素質、戰術素養等方面的優勢與英國皇家海軍平分秋色。

問題是,在陸軍這邊,繼續拖下去對帝國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俄國還沒有從日俄戰爭中緩過氣來,法國的軍事革命也還沒有完成,帝國卻早已建立起了高效的軍事體系,完成了國內鐵路網的擴建工作,還建立起了完備的戰略儲備體系,施利芬元帥為大戰制訂的所有前提條件要麼已經達到,要麼即將實現,帝國對法俄的軍事優勢處於最大狀態。

拖上兩年,情況肯定會發生變化。

要是俄國在這兩年內解決了國內問題,法國完成了軍事改革,那麼就算帝國海軍能在海洋上擊敗英國皇家海軍,帝國陸軍也不見得能夠在歐洲戰場上取勝。對帝國來說,陸軍戰敗就意味著亡國。

想明白這一點,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德皇恐怕早就打算大幹一場了。

那麼,在這個時候去勸諫德皇,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想明白這些,馮承乾不得不暗自感嘆,不管他怎麼努力,戰爭還是會爆發,歷史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馮承乾也就沒再多想。反正都得打起來,而且他已經盡力為帝國打造了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能不能打勝就得看造化了。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馮承乾看來,就算帝國戰敗了,也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因為他已經做到了所能做的事情。

離開餐廳,馮承乾去了海軍司令部。

晚上,馮承乾沒有睡覺,讓秘書把帝國海軍的戰艦資料全部找了出來。現在,他得為即將爆發的大戰做準備。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帝國海軍的整體實力有一個全面瞭解,特別是最近兩年裡建造的那些戰艦。

帝國海軍能不能打,能打成什麼樣子,關鍵就得看這些戰艦。

必須承認,馮承乾的努力沒有白費。

現在的帝國海軍,與馮承乾熟知的帝國海軍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除了擁有更多的主力戰艦,還擁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包括那些在早期建造的主力艦,都有相當大的改進潛力,也就在無形中縮小了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差距。

可以說,馮承乾做為“帝國海軍之父”,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除了為帝國海軍訂下了一條合理的發展路線之外,馮承乾還做了很多貢獻,比如在回到帝國海軍之後,馮承乾就著手對“皇太子”號等在早期建造的主力艦進行改造,使這些有十年、甚至二十年艦齡的戰艦能夠繼續服役,並且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戰那些新式戰艦,繼續為帝國效力。

有了全面瞭解之後,馮承乾的信心也更加充足了。

如果戰爭在年內爆發,帝國海軍不見得會吃虧,說不定還能在北海上打幾場漂亮仗,殺殺英國皇家海軍的威風。

關鍵就是,戰爭會在年內爆發嗎?

德皇的內侍趕來的時候,馮承乾才發現天色已經放亮了。德皇在這個時候叫他過去,顯然與薩拉熱窩的事情有關。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48 PM

第六十五章 帝國的立場

雖然歷史進程發生了偏移,但是結果並沒改變。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軍事醫院探視受傷軍人時,遭到塞爾維亞民族極端組織“黑手社”成員刺殺,預先埋設的炸彈不但炸死了隨行的公爵夫人,還炸傷了斐迪南大公。次日淩晨四點,斐迪南大公因傷逝世。數小時後,消息傳遍了全世界。

二十九日淩晨,最忙碌的不僅有忙著改版的報社工作人員,還有歐陸各國的領導人。

馮承乾與提爾皮茨趕到波茨坦皇宮時,其他重臣已經到達,德皇正在與小毛奇商討陸軍作戰的事情。兩人沒有呆在一起,立即分頭行動。提爾皮茨去找到了首相貝特曼,馮承乾則去找到了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沒花多少功夫,兩人就瞭解到,沙皇與奧皇已經發來照會,要求德皇表明立場。

顯然,沙皇與奧皇都已做好了打一仗的準備。只是,兩位皇帝對待這場戰爭的觀點卻不大一樣。

奧皇弗朗茨-約瑟夫只想打一場規模有限的戰爭,即針對塞爾維亞的戰爭,根本目的是借斐迪南大公之死吞並塞爾維亞,至少得讓塞爾維亞割讓部分領土,以擴大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基於這個目的,奧皇要求德皇向沙皇施加壓力、牽制住俄國,阻止俄國出面幹預。

在奧皇看來,只要德皇出面,沙皇就會置身事外。顯然,奧皇把局勢看得太簡單了。

幾乎同時,沙皇也給德皇發了電報,明確表示俄國無法容忍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行動,即便塞爾維亞的民族極端組織要為斐迪南大公之死負責,也應該通過外交途徑加以解決,而不是發動戰爭。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這位德皇的外甥明確表示,俄國不會袖手旁觀。很明顯,如果奧匈帝國借機出兵攻打塞爾維亞,俄國將以塞爾維亞保護國的身份立即向奧匈帝國宣戰。真要做到這一步,歐戰將不可避免。

此時,夾在兩位皇帝之間的德皇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將直接決定歐洲戰爭會不會在這個時候爆發。

“你怎麼看?”

“恐怕在所難免了。”

提爾皮茨皺起眉頭,拉了馮承乾一下,朝墻邊走了幾步,避開了聚集在大廳裡的文武大臣。

“你要是陛下,你會怎麼辦?”

“我可不是。”

“假設吧,或者說你站在陛下的立場上考慮一下。”

“很為難,是不是?”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這就是陛下現在的處境,如果對奧皇的要求置之不理,那麼德奧同盟就將受到影響,我們也將失去唯一還靠得住的盟友。如果對奧皇的要求做出正面回答,將不可避免的促使奧匈帝國出兵塞爾維亞,俄國則很有可能為此向奧匈帝國開戰。”

“那我們就得向俄國開戰。”

“接下來就是法國向我們開戰。”

提爾皮茨長出口氣,說道:“按照小毛奇制訂的戰爭計劃,只要法國參戰,我們將首先出兵攻打法國……”

“這就是最關鍵的地方。”

“為什麼?”

“雖然在施利芬元帥制訂的計劃中,也以西線為重,只有在擊敗法國之後,才能把重點轉向東線,但是元帥非常清楚英國的立場,他在計劃中明確提到,我們只能借道荷蘭,再向南轉向進入比利時。”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現在的問題是,小毛奇舍棄了該計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你是說……”

“直接進入比利時,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比利時國王不答應我軍借道,那麼我們出兵比利時就是入侵比利時,而根據《倫敦條約》,英國對比利時負有義務。也就是說,即便英國沒有與法國結盟,也會以我們入侵比利時為由,向我們宣戰。”

“這麼說,施利芬元帥……”

“元帥故意讓我軍繞道荷蘭,就是希望以拉長戰線的方式,迫使法國在我國之前出兵比利時,拓展北部防線。只要法軍先一步踏入比利時境內,我們就能以維護比利時的獨立為由出兵,而英國要麼加入我們的陣營,要麼保持中立,而不可能因為我們晚於法國出兵比利時而向我們宣戰。”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現在你應該明白陛下的處境了吧?”

“真要打起來,絕對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而我們不見得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取勝。”

“能否取勝還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因為陛下不可能對奧皇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所以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

“你的意思是……”

“不管俄國的態度有多麼強硬,陛下都應該對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這件事,向奧皇表示同情,並且支援奧皇採取合理的行動。只要陛下表達出這個意思,不管是否支持奧皇採取軍事行動,都會被奧皇誤解,認為陛下將全力支持向塞爾維亞開戰,從而使局面徹底失去控制。”

“沒有別的可能了?”

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你得明白,很多人都急切的盼望著這場戰爭呢。”

這時候,德皇是侍從來到了大廳,讓大臣門前往議事廳。

雖然馮承乾是前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但是現在他只是帝國海軍的參謀軍官,不在大臣行列之中。

等大臣們都進去了,一名侍衛軍官走了過來,請馮承乾去書房。

德皇還沒有去議事廳,在書房等著馮承乾。

“陛下……”


“讓你久等了,坐吧。”

馮承乾沒有客氣,不管他是什麼身份,在德皇這裡,他的待遇都很特別。

“你知道昨天發生的事情嗎?”

“剛剛聽說。”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說道:“你們過來之前,尼古拉與弗朗茨發來電報,讓我表明立場,我想聽聽你的建議。”

“我專程派人請你過來,就是希望聽一些不同的意見。”德皇勉強笑了笑,說道,“你也知道,那些大臣不可能提出什麼有見地的建議。你更應該清楚,如果無法妥善處理,恐怕這次的事情就不是一場危機了。”

馮承乾稍微思索了一陣,說道:“陛下,我們能放棄奧匈帝國嗎?”

“你的意思是……”

“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而且刺客是塞爾維亞極端組織成員,如果奧皇不採取報復行動,奧匈帝國恐怕會分崩離析。”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不管我們支持與否,奧皇都會懲戒塞爾維亞,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動一場針對性的戰爭。這個時候,我們的支持顯得至關重要。”

“你的意思是,我們能夠迫使沙皇做出讓步?”

“很難,但不是沒有希望。”

“如果僅僅是懲戒塞爾維亞,而不是對領土抱有野心,沙皇應該能夠理解。可是只要牽扯到領土問題,沙皇就不會妥協。”

德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陛下,我們的立場至關重要,稍有不慎,戰爭就會席捲整個歐洲大陸,甚至會波及全球。”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們別無選擇。”

馮承乾立即明白過來,德皇已經意識到,戰爭很有可能爆發,而且帝國將不可避免的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

“陛下……”

德皇長出口氣,把目光轉向了馮承乾。

“如果別無選擇,我們就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你是說,準備開戰?”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就算我們不希望戰爭爆發,但是我們無法阻止戰爭爆發,就只能及早做好準備。與其讓敵人搶先發動戰爭,還不如積極一點,在局勢對我們有利的時候主動發起進攻。”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這就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見到德皇已經做出決定,馮承乾也沒再多說。

隨後的御前會議上,雖然有部分大臣主張採取積極外交行動,在奧匈帝國與俄國之間進行斡旋,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大臣認為,很難通過外交途徑化解這場危機,帝國必須為戰爭做好準備。

御前會議結束之後,德皇把小毛奇與提爾皮茨留了下來。

當天上午,德皇給奧皇與沙皇回電,表示高度關切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塞爾維亞的極端組織必須受到懲戒,支持奧皇對此提出的合理要求,並且希望沙皇能夠體會奧皇痛失皇儲的悲痛感受,為懲戒兇手提供必要的支援與幫助。只是,德皇也明確提到,帝國不會支持奧皇借此向塞爾維亞提出領土要求。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進行外交斡旋的不僅僅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當天,法國、英國、義大利、奧斯曼帝國均向奧匈帝國與俄國發出外交照會,希望雙方能夠通過外交途徑化解矛盾。

與此同時,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國、英國的外交活動也開始了。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如果薩拉熱窩事件沒能得到妥善解決,歐洲大戰就會爆發,可是並非所有人都在積極化解這場危機。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51 PM

第六十六章 走向戰爭

對帝國來說,最關鍵的不是俄國、也不是法國,而是英國的立場。

雖然馮承乾沒有參與陸軍作戰計劃的制訂工作,但是提爾皮茨做為帝國海軍司令,能夠獲得一些與陸軍有關的消息。根據提爾皮茨瞭解到的情況,不管是小毛奇,還是協助皇儲制訂作戰計劃的魯登道夫,都沒有把俄國與法國放在眼裡。在這些陸軍將領看來,如果沒有外來援助,俄國與法國聯合起來都不是帝國的對手。小毛奇甚至認為,只需要半年就能打敗俄國與法國。雖然魯登道夫沒有這麼樂觀,但是他也認為,有把握在半年內擊敗法國、在兩年內擊敗俄國。

關鍵就是,法國與俄國能否獲得外來援助。

能夠為法國與俄國提供援助的,只有北海對岸的英國。

六月三十日,帝國駐英國大使林克瑙斯基向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交了外交照會,並且與帝國全權代表的身份與英國進行磋商。

林克瑙斯基的任務很簡單:搞清楚英國的立場。說得再簡單一些,就是德國與法國、俄國開戰之後,英國是否會參戰,而且以什麼方式參戰。有趣的是,在最初的接觸中,格雷的答復很合德皇的胃口。

按照林克瑙斯基發回來的消息,英國依然保持中立,不會介入歐陸沖突,更不會幫助法國與俄國。為此,格雷給出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即英國國會不會讓政府為兩個非盟國而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

顯然,這條消息讓德皇、小毛奇、提爾皮茨等人松了口氣。只是,馮承乾一點都不覺得高興。在他熟知的歷史中,英國在大戰爆發前也表示將保持中立,可是等到大戰爆發,就立即改變了立場。甚至可以說,正是英國在外交上耍的手腕,讓帝國做出錯誤判斷,最終在最不恰當的時候發動了戰爭。可惜的是,馮承乾的擔憂,並沒得到德皇的重視。

七月十日,小毛奇向德皇提交了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明確提出,在法國還沒有完成戰爭動員的情況下,有絕對的把握在六周之內攻下巴黎,迫使法國投降,然後把主力轉移到東部戰場,在半年之內打垮俄國。

這份計劃很有野心,在大體上也符合施利芬元帥制訂的總體戰爭計劃。只是,最關鍵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即德軍不會借道荷蘭,而是直接從阿登地區進入比利時,在攻克列日要塞之後占領布魯塞爾,再向南轉向,以大迴旋的方式從北向南攻入法國境內。

在兵力配置上,同樣存在嚴重問題。比如,小毛奇依然堅持在與法國接壤的邊境地區部署四十個師,牽制正面法軍,而不是僅僅部署十八個師。萬幸的是,德皇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

在審核小毛奇提交的作戰計劃時,德皇明確提出,放在邊境線上的牽制兵力過多,必然導致主攻方向上的兵力不足,也就難以保證按計劃攻佔巴黎。至於借道比利時,德皇反而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顯然,在德皇看來,只要英國鐵了心要參戰,帝國陸軍是否借道比利時並不重要。

七月十一日,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弗朗茨再次致電德皇,希望德皇能夠在處置塞爾維亞的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並且表示,如果能夠得到德皇的支持,奧匈帝國將無條件的支持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此事件上採取的任何行動。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德皇還能保持中立嗎?

當天晚上,德皇再次召開御前會議。

雖然只隔了十多天,但是帝國大臣們的立場發生了重大轉變。大概是受英國外長格雷的答復影響,在這次會議上,主張和平的大臣少之又少,大部分大臣都認為有必要打上一場。當然,話說的沒有這麼露骨。很多大臣都認為,通過懲戒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地區打上一仗,能夠打擊俄國,有效遏止俄國的擴張野心。

這些人都認為,戰爭將局限在巴爾幹半島地區,就像前幾次巴爾幹戰爭,只是規模有限的局部戰爭,不會演化成歐洲大戰,更不可能對帝國構成生死存亡的威脅,即便打敗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顯然,那些輕談戰爭的人,都把戰爭看得太簡單了。

對此,馮承乾的立場非常明確,即不打就不說,真要打的話,就要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準備。不管馮承乾的建議是否對德皇產生了影響,帝國大臣的立場,直接決定了德皇的立場。

七月十二日,德皇回電奧皇,表示帝國將支持奧皇提出的所有合理要求,並且將協助奧匈帝國採取任何懲戒性行動。

當日,駐紮在德奧邊境地區的第九軍團就開始了動員行動。

得到德皇的許諾,奧匈帝國在薩拉熱窩事件上的立場變得愈發強硬。只是,到這個時候,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可以通過外交途徑化解危機,戰爭仍然可以避免。

這個時候,最積極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是俄國與法國,而是英國。從某種意義上講,薩拉熱窩事件與英國沒有多大關系,至少表面上如此。如果英國像其外長承諾的那樣,在歐陸政策上保持中立,那麼不管戰爭是否爆發,與英國都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七月十五日,格雷照會了德、奧、法、俄、意等國大使,提出召開國際會議,共同商討解決薩拉熱窩事件。

可惜的是,格雷的行動晚了一點。

準確的說,只晚了一天。

就在格雷發出外交照會的前一天,奧匈帝國皇帝批準了由總參謀長康拉德提交的軍事動員令,讓面向塞爾維亞的四十個奧軍師進入戰爭狀態,隨即就批準了康拉德制訂的進攻塞爾維亞的作戰計劃。

按照該計劃,在塞爾維亞拒絕了奧匈帝國發出的最後通牒之後,奧軍將發動進攻。

有趣的是,在格雷發出外交照會之後,奧皇延遲了下達最後通牒的時間,似乎仍然對和平抱有一線希望。由此可見,奧皇並不想發動戰爭,只是想表現得更加強硬一點。

問題是,奧匈帝國進行軍事動員,哪怕只是針對塞爾維亞的軍事動員,也必然導致局勢惡化。

七月十六日,沙皇開始考慮是否需要針對奧匈帝國進行軍事動員。

雖然沙皇沒有立即采納由軍方提出的建議,但是奧匈帝國準備攻打塞爾維亞,將使沙皇別無選擇。

對那些熱愛和平的人來說,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雖然奧軍算不上是一支強大的軍隊,不管是官兵素質、裝備性能、制度體系,都遠遠比不上德軍,甚至連俄軍都不如,但是最多只需要半個月,奧軍就能完成動員工作,到時候就算不想打,戰爭也會爆發。

事實上,根本等不了半個月。

在這個時代,戰爭動員就意味著戰爭。

普法戰爭之後,克勞塞維茨等戰略家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戰略軍事學說,極為強調戰爭動員的重要性。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間,歐洲強國都通過軍事改革,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戰爭動員體制,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為完善。由此產生了一個結果,即在歐洲大陸上,戰爭動員就意味著戰爭。原因很簡單,兩個實力相當的強國,完成了戰爭動員的能夠輕易擊敗沒有完成戰爭動員的。更重要的是,戰爭動員所需時間往往長達數個月,即便是一場局部戰爭,也需要十多天。結果就是,當兩個國家處於敵對狀態時,只要其中一個國家開始戰爭動員,就可以看做戰爭已經爆發。

正是如此,在奧匈帝國開始戰爭動員的時候,俄國的將軍們也吵鬧著要進行戰爭動員。沙皇按兵不動,不是不知道奧匈帝國的動員行動已經對俄國構成了威脅,而是俄國進行戰爭動員,必然導致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戰爭動員,然後是法國進行戰爭動員,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將導致一場全面戰爭。

顯然,俄國不可能等到奧匈帝國完成動員之後才開始動員。從時間上看,沙皇必須在七月二十日之前做出決定,不然俄國就不可能在奧匈帝國發動戰爭的時候完成戰爭動員。也就是說,最遲到七月二十日,如果還沒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歐戰就會爆發。

接下來幾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展開積極行動。

可惜的是,奧皇提出了二十一項要求,塞爾維亞當局只答應了其中十八條,沒有答應最為重要的三條。

七月十九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下達了最後通牒。

按照要求,塞爾維亞必須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對奧匈帝國提出的懲戒要求做出答復,不然奧匈帝國有權採取必要行動。對俄國來說,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下達最後通牒,等於開戰信號。

當天,沙皇批準了俄軍總參謀部提交的動員令,只是做了修改,即僅針對奧匈帝國進行戰爭動員。隨後,沙皇還致電德皇,表示俄國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並無惡意。

問題是,這能消除德皇的疑慮嗎?

雖然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德皇腓特烈三世的外甥,但是這種皇室間的親戚關系,根本比不上國家間的厲害關系。顯然,沙皇的保證沒有半點作用。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54 PM

第六十七章 打就打

俄國進行戰爭動員,即便只是局部動員,導致局勢急劇惡化。

七月二十一日,在最後通牒到期前兩個小時,塞爾維亞政府做出答復,同時下令進行戰爭動員。顯然,塞爾維亞仍然沒有在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上做出讓步。同一天,俄國的戰爭動員工作正式開始。下午,馮承乾隨同提爾皮茨去了波茨坦皇宮。

與六月二十九日一樣,在召開御前會議之前,德皇單獨召見了馮承乾。在過來的路上,馮承乾就從提爾皮茨那裡得知,此次御前會議將討論帝國要不要進行戰爭動員。

“你怎麼看?”德皇開門見山,一幫大臣還在議事廳等著他呢。

“陛下,還有第二種選擇嗎?”馮承乾也沒廢話,該說什麼,他在路上就想好了。“雖然沙皇宣稱戰爭動員只針對奧匈帝國,我們獲得的情報也證明,只有面向奧匈帝國的俄軍在進行動員,但是我們對奧匈帝國做出了保證,只要俄國向奧匈帝國開戰,我們就得向俄國開戰。”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走到這一步,除非發生奇跡,不然戰爭將在十天之內爆發。”

“這麼說,你主張打?”

“現在不是我們想不想打的問題,而是必須打。”

德皇長出口氣,沉思了一陣,說道:“你說得沒錯,我也考慮了好幾天,並且反復向沙皇解釋,希望俄國能夠做出讓步。可惜的是,沙皇沒有做出正面答復,反而讓俄軍開始進行戰爭動員。”

“這與沙皇毫無關系。”

德皇勉強笑了笑,說道:“與我們一樣,在涉及到帝國的根本利益時,皇帝的意願根本算不了什麼。”

“陛下……”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就得做好萬全之策。”

“你的意思是……”

“明確重點,比如在開戰之後,到底是以法國為重、還是以俄國為重。”

“你認為應該以誰為重?”

“毫無疑問,必須以法國為重,但是得有一個限度。”

“什麼意思?”

“雖然從國力上講,俄國不如法國,而且俄國腐朽的社會制度,嚴重制約了俄軍的戰鬥力,但是俄國有一個法國沒有的條件,即廣袤的國土。巨大的戰略縱深,足以抵消掉我們的軍事優勢。”

“這麼說,我們無法擊敗俄國?”

“那得看‘擊敗’的定義是什麼。”

德皇笑了笑,讓馮承乾說下去。

“如果單純追求軍事勝利,我們肯定無法擊敗俄國。當年,拿坡侖擊敗了歐陸上所有列強,都倒在了俄國的冰天雪地裡。現在,以帝國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在軍事上擊敗俄國,更不可能攻佔俄國。”

“你的意思是……”

“要想擊敗俄國,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軍事上。說得簡單點,通過這場戰爭,引發俄國的內部矛盾,從內部打垮與瓦解俄國,才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擊敗俄國的唯一辦法。”

德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當然,這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正是如此,我們才應在戰爭初期把重點放在西線,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打敗法國。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沒有法國配合的情況下,俄國將無法堅持下去,肯定會與我們進行和談。”

“也就是說,迅速擊敗法國是取勝的唯一辦法。”

馮承乾遲疑了一下,隨即說道:“目前看來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不能迅速擊敗法國,也不表示我們就無法取勝。”

“是嗎?”

“陛下是否想過,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

“雖然戰爭還沒爆發,但是我可以大膽的預測,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以前的戰爭理論根本用不上。”

“為什麼?”

“就像燧發槍取代了弓箭手一樣,新技術必然產生新戰術。自普法戰爭之後,大量新技術問世,出現了機關槍、機關炮、重型火炮、飛機等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必然會改變戰爭的基本面貌。事實上,這種變化產生的影響已經顯現了出來。比如,我們現在考慮一場戰爭的勝敗,不再是單獨看軍隊的作戰能力,而是看一個國家的綜合戰爭實力,特別是這個國家的工業實力。”

“你說得確實有道理,但是重點呢?”

“重點就是,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能取得勝利。”

德皇的眉頭跳了幾下,說道,“這麼說,在你建議建立國家戰略儲備體系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準確的說,在我建議擴建帝國海軍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

腓特烈三世有點驚訝,似乎不大相信。

“從根本上講,帝國以陸軍為重,但是帝國要想打贏這場戰爭,特別是在英國必然參戰的情況下取勝,就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

“看來,你留在帝國,為帝國服務,才是我們取勝的基礎。”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陛下過獎了,但是我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好吧,現在我們說最關鍵的問題。如果不能迅速擊敗法國,我們還有希望嗎?”

“有。”

德皇沒有開口,等著馮承乾說下去。

“如果戰爭拖下去,我們就得兩邊同時打,但是也有輕重分別。在我看來,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重點打誰。比如說,如果俄國的國內矛盾首先爆發,那我們就得在軍事上向俄國施加壓力,促使俄國爆發革命,從而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樣的,如果法國承受不住重大的戰爭損失與傷亡,我們就得在西線發力,爭取讓法國在無法繼續承受的情況下,與我們媾和。總而言之,如果無法在戰爭初期迅速取勝,我們就得做好打持久消耗戰的準備,而且得採取合理的戰爭策略。”

“這樣的話,我們的勝算有多大?”

馮承乾遲疑了一下,說道:“不會超過五成,但是比沒有好。”

“沒有?”

“如果我們不打,就沒有任何勝算。”

德皇鎖緊了眉頭,似乎沒有聽懂馮承乾這句話的意思。

“塞爾維亞的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我們做出退讓的話,不但會使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失去意義,還將損失僅有的盟友,更會導致帝國威望受損。可以想像,如果我們妥協,今後將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信任與支持。”

“這也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陛下,真要走到這一步,我們就是一點勝算都沒有了。”

德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算是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陛下……”

“你分析得非常到位,帝國的處境非常不妙,不管打與不打,我們所能得到的好處都頂不上承擔的風險。”

“陛下這麼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是嗎?”

“雖然英國外交大臣表示不干涉歐洲大陸事務,也在積極進行外交斡旋,但是英國的外交努力與中立都有一個前提。”

“什麼前提?”

“那就是戰爭不會爆發,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薩拉熱窩事件。”

“難道陛下認為,戰爭爆發之後,英國還會保持中立?”

德皇沒有開口,顯然他並不這麼認為。

“雖然我不大清楚陸軍的作戰計劃,但是有理由相信,只要英國保持中立,法國與俄國就沒有半點勝算。”

“英國的陸軍並不強大。”

“關鍵不是英國的陸軍,而是英國的海軍,以及我們的商船是否能夠在英國控制的海洋上自由航行。”

“很明顯,英國必然參戰,而且會在法國戰敗之前參戰,不然英國就無法阻止我們稱霸歐洲大陸。別忘了,我們現在擁有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強大的海軍艦隊,在我們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之後,肯定會繼續擴大艦隊規模,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到那個時候,英國人就會後悔當初沒有參戰。顯然,英國人還沒有忘記拿坡侖時代的教訓,絕對不會容忍我們稱霸歐洲大陸。”

“也就是說,英國將以法俄盟國的身份參戰。”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獲得的將不僅僅是歐洲大陸的霸權。即便沒能取代英國,也至少能夠在海洋上與英國平起平坐,成為與英國相當的世界大國。”

德皇沉默了,這是看得見的好處,而且是值得冒任何風險的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展壯大的終極目標。對這個在戰火中建立起來的帝國,通過戰火取得更大的成就,並不是難以決定的事情。對腓特烈三世來說,同樣也不難做出選擇。

見到德皇已經動心,馮承乾沒再多說什麼。他說得已經夠多了,作為幕僚,他已經盡到了職責,決策權在德皇手裡。只是,德皇沒有讓馮承乾離去。他把馮承乾單獨叫來,並不只是為了商討與俄法開戰的事情。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09:57 PM

第六十八章 倒計時

看完德皇給的電文,馮承乾沉默了。當初,馮承乾淡出德國政壇,主動辭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職務,與大清王朝覆滅,帝國的遠東政策有直接關系。這封電文的內容,就與遠東有關。

在帝國的暗中支持下,山東軍閥吳鐵生已經控制了整個山東半島,還把勢力範圍擴大到了河北與山西。這個人,並沒出現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因為他並非普通軍閥,而是赴德勞工中的積極份子,在一九一二年才返回中國,在一九一三年初成為旅德華人軍團司令,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這個人是誰,馮承乾非常清楚,因為他與馮承乾的關系非同一般。在回國之前,吳鐵生就得到了馮承乾的重視,還受邀參加過馮承乾專門為勞工代表舉辦的晚宴。

雖然馮承乾刻意保持低調,但是不等於什麼都沒做。吳鐵生以軍團軍官身份回國之前,曾經去過馮承乾的古堡。正是這次會面,吳鐵生向馮承乾宣誓效忠。從某種意義上講,吳鐵生就是馮承乾的人,只是兩人的關系極為隱秘。這個時候,馮承乾卻不這麼認為了。

難道德皇知道了他與吳鐵生的關系?雖然有所擔憂,但是馮承乾控制住了神色,沒有表露出來。

“你怎麼看?”

“陛下的意思是……”

“當初,你建議扶持中國的地方軍閥,現在已經取得了成果。雖然吳鐵生還沒有控制中國全境,但是山東半島已經在他的掌握之下。”德皇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裡希特霍芬男爵建議我們承認吳鐵生為中國的中央政權,並且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此鞏固與提升我們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

馮承乾沒有開口,畢竟在這件事上,他不好表明立場。當然,馮承乾也松了口氣。德皇跟他談中國的事,除了在試探他之外,表明並不清楚他與吳鐵生的關系。

“怎麼樣,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

“陛下……”

“我知道,你一直在避嫌。身為幕僚,你有義務出謀劃策。”德皇長出口氣,說道,“正像你所說,大戰不可避免,那麼我們不但要在歐洲挑戰英法俄,還要在其他地方作戰,遠東也是我們的戰場。”

“陛下,我覺得,最應該提防的是日本。”

“日本?”

“雖然日本還不夠強大,但是已是遠東地區實力最強的國家,還是英國的盟國。”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帝國的海外殖民地本來就不多,要麼在非洲、要麼在太平洋上。戰爭爆發之後,日本肯定會設法奪取帝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更會覬覦於帝國在中國的勢力。可以想像,如果日本在遠東與太平洋取得勝利,就能減輕英法等國的壓力,讓英法能夠集中力量在歐洲戰場上對付我們。”

德皇點了點頭,等著馮承乾說下去。

“可惜的是,中國的戰亂很難在短期內平息下去。”

“你的意思是……”

“即便我們承認吳鐵生的山東政權,也無法改變事實,更不可能在大戰爆發之後為吳鐵生提供足夠的支援。相反,如果吳鐵生的山東政權得到了我們的承認,不但會成為其他軍閥的眼中釘,在大戰期間還會遭到英法等國重點打擊。如果我們輸掉了大戰,吳鐵生政權的結果就不重要。關鍵是,如果我們打贏了大戰,而吳鐵生沒有堅持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麼說,你不主張我們承認山東政權?”

“陛下,我們支持山東政權,不一定要承認它。”

“你是說……”

“對我們來說,扶持吳鐵生政權的最終目的是在戰後控制遠東地區,或者是與新成立的中國建立友好關系,從而獲得中國的市場、資源與勞動力。”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為此,我們沒有必要急於承認吳鐵生政權,而是應該給予實質性的支援,比如提供軍火。考慮到大戰期間,英國將會對我們進行海上封鎖,所以我們得盡快讓吳鐵生獲得自行生產軍火的能力。”

“可是……”

“當然,這麼做肯定有風險,畢竟吳鐵生不是帝國臣民,等他發展壯大,不見得會為帝國利益著想。只是在短期內,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盡快做好這些事情。事實上,大戰爆發更能鞏固我們在遠東的勢力。”

“為什麼?”

“在中國民眾眼裡,最大的敵人不是英國、也不是法國與俄國,而是一直妄圖蠶食與吞並中國的日本。”

“你的意思是……”

“如果吳鐵生能夠打出抗日旗號,肯定能得到民眾的擁護與支援,就算現在還是地方軍閥,今後也有可能統一全國。”

德皇沒有開口,因為他知道這麼做有什麼後果。

“當然,我們必須加強對吳鐵生政權的控制力度。比如在幫助其獲得軍火生產能力的同時,嚴格限制其擴大生產規模。總而言之,只要吳鐵生依然需要帝國提供的軍火,就不會與帝國對著幹。當然,看得再長遠一些。等到我們打贏了這場戰爭,有能力幫助吳鐵生統一全國的時候,他也不會與帝國對著幹。”

“看來,你考慮得很周到。”

“陛下……

“你提到的這些,我都考慮過,只是暫時還沒有做出決定。雖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我們得考慮另外一種情況。”德皇笑了笑,說道,“如果我們不支持吳鐵生,日本肯定會在大戰爆發之後,出兵奪取由我們控制的山東半島,而吳鐵生也將成為眾矢之的。就像你開始說的那樣,大戰爆發後,我們無法與遠東地區建立聯系,也就無法向遠東派兵。要想守住山東半島,就只能依靠吳鐵生。設想一下,如果吳鐵生戰敗了,我們能夠得到什麼,或者說將損失什麼?”

“這……”

“不管吳鐵生今後何去何從,現在他離不開我們,我們也少不了他。”

“陛下的意思是……”

“你已經說得很透徹了,我們必須扶持吳鐵生,但是不能過於直接,你提到的辦法就很不錯。趕在大戰爆發之前,讓吳鐵生能夠自給自足。這樣一來,在大戰期間,我們就不用過於關注遠東地區,他也不會迅速戰敗。如果他能在頂住日本之後,對英法俄起到一點牽製作用,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樣的話,最好派一些軍事顧問過去。”

德皇點了點頭,說道:“這也可以,除了協助他作戰之外,還能起到監督作用,讓他知道是誰幫助他建立了山東政權。”

“戰爭即將爆發,此事益早不益遲。”

“行,我今天就給裡希特霍芬發報,讓小毛奇挑選一批軍官組成軍事顧問團。”德皇長出口氣,說道,“軍火的事,還得跟克虜伯等企業進行談判。當然,也不急於一時。等到戰爭爆發,一切都好解決。”

“陛下的意思是……”

“我已經讓貝特曼去起草戰時法案,只要帝國進入戰爭狀態,就將對所有企業進行戰爭管制。到時候,我們可以把克虜伯等企業設在山東的工廠直接轉交給吳鐵生,並且讓企業員工留在山東。”

聽到這,馮承乾才暗自松了口氣。

顯然,德皇早就做好了安排,只是專門告訴馮承乾而已。冷靜下來後,馮承乾也意識到德皇是在借此機會,讓他安下心來為帝國服務。更重要的是,德皇肯定認識到,馮承乾遲早有一天會離開德意志第二帝國。

談到此,基本上也就確定了下來。

馮承乾沒有參加御前會議,談完事之後就離開了皇宮。

在德皇心意已決的情況下,御前會議也就沒有什麼好談的了。

按照德皇的授意,帝國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將在七月三十一日向俄國下達最後通牒,如果俄國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沒有停止戰爭動員,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在八月一日針對俄國進行戰爭動員。

只是,小毛奇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帝國針對俄國進行戰爭動員,法國肯定會針對帝國進行戰爭動員,因此帝國的戰爭動員絕不能僅僅針對俄國。

據此,德皇也做了安排,即在法國表明立場後,帝國將針對法國進行戰爭動員。即便法國沒有進行戰爭動員,帝國也將讓西線地區的軍隊進入戰爭狀態,只是不立即動員預備役軍人。顯然,德皇的旨意不會得到完全落實。

即便只動員現役部隊,帝國的行為也會被法國看成敵對。如果考慮到法國陸軍本來就弱於帝國陸軍,法國肯定會立即進行全面戰爭動員。

由此可見,只要一方開始動員,局勢就將失去控制。

點燃導火索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是俄國,也不是奧匈帝國,而是弱小到幾乎被人忽視了的塞爾維亞,因為正是塞爾維亞在拒絕了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之後,首先宣佈進行戰爭動員。

這一天,俄國、法國也進行了相似的高層會議。到此,歐洲大陸已經不可避免的邁入戰爭泥潭,幾個主要強國要麼已經開始動員,要麼即將開始動員。歐戰爆發進入倒計時階段。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7 10:00 PM

第六十九章 毅然決絕

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俄國下達最後通牒後的第五天,即七月二十七日,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奧匈帝國行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戰爭動員沒能按計劃進行。

在歐洲大陸上,由哈布斯堡皇室統治的奧匈帝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僅的二元制帝國。在這個帝國中,不但有多個人口眾多的民族,還有兩個地位相同的王國,即奧地利與匈牙利。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帝國中央政府之下,奧地利與匈牙利的王國政府也有很大的發言權。顯然,這是一個鬆散的國家。

在政治上,不管帝國政府做出任何決定,都要同時獲得奧地利與匈牙利的支持,才能正式生效。政治上的腐朽,決定了奧匈帝國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原本應該在七月二十日完成的戰爭動員,拖到七月二十七日才基本到位,而且動員僅針對塞爾維亞。

當天,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方向上的四十萬地面部隊進入了戰鬥狀態。按照康拉德制訂的戰爭計劃,奧匈帝國軍隊將首先攻入塞爾維亞,爭取用很短的時間擊敗與占領這個巴爾幹國家。如果一切順利,在俄國參戰之前,奧匈帝國就能把兵力轉移到對俄戰場上去。

必須承認,康拉德是一個很有天賦的戰略家。或者說,康拉德如果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事統帥,他的戰略天賦就能得到全面發揮。可惜的是,他是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以奧匈帝國軍隊的素質,康拉德的那套宏偉的戰爭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也就不可能一切順利。

七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陸軍的先頭部隊越過邊境,進入塞爾維亞境內。

雖然塞爾維亞率先進行軍事動員,但是國力弱小,而且軍隊規模並不大,根本不是奧匈帝國陸軍的對手。

當時,塞爾維亞的國內矛盾也極為嚴重。這些因素,導致塞爾維亞陸軍沒有在邊境地區進行頑強抵抗,基本上是不戰而退,把邊境防線讓給了奧軍。奧軍攻入塞爾維亞,標志著一切和平努力都劃為泡影。

七月二十九日,俄國宣佈進行戰爭總動員。

一天之後,奧匈帝國也宣佈進行戰爭總動員。

這天晚上,馮承乾再次接到德皇單獨召見,在半夜急匆匆的去了波茨坦皇宮。

下午的時候,馮承乾就得知,俄國已經與法國進行了戰爭談判,法國保證會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俄國宣戰之後立即參戰,並且積極說服英國參戰。雖然還沒有英國那邊的消息,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英國會在適當的時候參戰。更重要的是,俄國肯定會在八月一日或者二日向奧匈帝國宣戰。

還有挽回的餘地嗎?

見到德皇時,馮承乾的心情也很沉重。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就算德皇、沙皇、奧皇坐在一起,面對面的進行談判,也很難讓已經啟動的戰爭機器停止運轉。

德皇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切跡象都表明,即將爆發的戰爭,與他經歷與參與過的任何一場戰爭都不一樣。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建國四十三年之後,迎來了局勢最為嚴峻的生死考驗。

如果打贏了這場戰爭,腓特烈三世將超越他的父親,創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威廉大帝。

如果打輸了這場戰爭,腓特烈三世將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末代皇帝。

如此兇險的處境,德皇自然是高興不起來。

下午召開的御前會議已經結束了,大臣們都已離去,所以德皇不用急著跟馮承乾商討正事。

閑扯了半個小時,德皇才把話題拉了回來。

“今天剛收到的消息,法國已經對俄國的提議做出了正面答復,已經開始進行秘密戰爭動員。小毛奇建議立即向俄國與法國宣戰,伯恩斯托夫認為仍然有可能通過外交談判化解這場危機,貝特曼像以往一樣,沒有發表意見。”德皇嘆了口氣,說道,“局勢很明顯,如果我們向俄國宣戰,法國就會參戰。雖然小毛奇信心十足,認為俄國將首先進攻奧匈帝國,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對付法國,但是他制訂的作戰計劃存在嚴重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在兩個月之內擊敗法國,恐怕……”

“這些,之前已經考慮到了。”

“話雖這麼說,但是我們就應該冒這個險嗎?”

“陛下的意思是……”

“戰爭肯定會在兩條戰線上同時打響,英國的立場又不明確,如果我們貿然開戰,後果將難以設想。”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德皇不是猶豫不決,而是十分謹慎。

沉思了一陣,馮承乾才說道:“這樣的話,我們得爭取獲得更多國家的支持與同情,讓更多的人相信,這場戰爭不是我們發動的,我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而且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我們還在努力爭取和平。”

“你的意思是……”

“既然法國還沒有宣佈進行戰爭動員,我們可以再做一次努力。”

德皇皺起眉頭,似乎不大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同時向法國與俄國下達最後通牒,適當降低要求,比如讓俄國與法國把部署在邊境線地區的軍隊後撤二十公里,暫時終止一切戰爭動員。為了表明誠意,我們也將採取對等的行動。”

“這……”

“當然,這麼做也存在風險,即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後,法俄沒有採取行動,帝國的安全就將受到威脅。”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種可能。”

“是嗎?”

“俄國的戰爭動員只針對奧匈帝國,因此俄國肯定會拒絕我們的提議,法國自然不會與俄國背道而馳。”

“那就等於什麼都沒做。”

“在軍事上確實沒有什麼意義,可是在外交上卻有很大的意義。別的不說,我們可以借此向英國提出,積極鼓動戰爭的不是我們,而是俄國與法國,我們已經為避免戰爭做出了全部努力。”

德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等做完這件事,我們再宣佈進行全面動員,英國就無話可說了,至少不會因為我們與法俄交戰而參戰。”

“看來,也只能這麼辦了。”

“只不過,這僅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你的意思是……”

“如果不調整我們的戰爭計劃,英國仍然會參戰,而且很有可能立即參戰。”

“這……”

“我詳細看過小毛奇元帥制訂的作戰計劃,其中借道盧森堡與比利時的部分,肯定會成為英國參戰的導火索。”

“我也知道,只是……”德皇暗自嘆了口氣,說道,“小毛奇堅持這麼做,而且提出只有采納他的作戰計劃,他才會繼續擔任總參謀長。我也詢問過其他幾位將領,他們的意見也一樣。”

“皇儲那邊呢?”

德皇笑了笑,說道:“威廉已經把他制訂的計劃送了過來,與施利芬元帥當初制訂的計劃如出一轍。雖然在該計劃中,彌補了直接進軍盧森堡與比利時的致命漏洞,但是需要對軍事部署做出全面調整。如果我們還有一年時間,我會採用這份計劃,甚至會讓人取代冥頑不靈的小毛奇。可惜的是,我們不但沒有一年,也許連一個月都沒有。現在更改計劃,已經來不及了。”

馮承乾暗自嘆了口氣,當初在建議讓皇儲出面,重新制訂戰爭計劃時,他沒有想到戰爭會這麼快爆發。

“如果英國參戰,我們該怎麼辦?”

“陛下……”

“你是前任海軍戰爭大臣,現在也是帝國海軍司令部的高級參謀。我已經下詔,讓提爾皮茨破格提拔你為海軍少校,並且由你擔任海軍司令部的作戰參謀。與英國作戰,重點在海上,你不可能不知道該怎麼打吧?”

“這……”

“大敵當前,我們必須未雨綢繆。”

馮承乾沒再遲疑,說道:“如果英國參戰,短期內很難在陸地戰場上發揮關鍵作用。英國陸軍的規模非常有限,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地,一時之間不可能在歐洲戰場上投入重兵。根據我的判斷,如果戰爭在下個月爆發,到年底的時候,英國最多向歐洲派軍二十萬,只屬於從屬地位。”

“也就是說,我們與英國的主戰場在海洋上?”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遏制英國的最好辦法,就是在海洋戰場上牽制住英國皇家海軍,對英國本土構成威脅,讓英國必須首先加強本土防禦。當然,地面戰場也很重要,因為英國不可能始終都是現在的樣子,肯定會動員大批地面部隊。也就是說,我們在海洋戰場上的行動只具有短期目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陸軍作戰,讓陸軍以最快的速度擊敗法國。只要法國戰敗,英國就只能隔岸觀火。”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這樣的話,海軍就得……”

“海軍作戰,由你跟提爾皮茨全權負責。在任命你為海軍作戰參謀之外,我會給你一個特殊的任命。”德皇長出口氣,說道,“如果我們不能阻止英國參戰,那就得打敗英國,甚至是取代英國。”

德皇這麼一說,馮承乾也就安心了。

走到這一步,曾經是英國女王長女婿的腓特烈三世,也算是與英國恩斷義絕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8 03:08 PM

第七十章 戰火

七月三十一日,帝國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正式向俄國與法國下達了最後通牒。

在提出共同撤軍、結束戰爭動員的基礎上,通牒中明確提到,俄法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做出明確答復,並且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採取行動,不然帝國將視俄國的戰爭動員與法國的秘密動員為敵對行為。

按照慣例,如果法俄採取敵對行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有權向其宣戰。這一天,法俄也進行了緊急磋商。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一樣,法俄也在戰爭問題上猶豫不決,而且原因也一樣,即英國的立場仍然不夠堅定。

雖然早在十一年前,英法就簽署了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秘密協議,並且由此引發了前後兩次摩洛哥危機,差點讓德法大幹一場,但是英國的歐洲政策並沒發生實質性變化,維持歐陸強權之間的戰略平衡,仍然是英國的基本國策。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英國對雙方的戰爭潛力做出準確判斷之前,絕對不會輕易表明立場。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海權上對英國構成了威脅,英國也不會立即翻臉。

正是如此,法俄才有點畏首畏尾。雖然在綜合國力上,法俄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但是在戰爭潛力上,法俄都沒有足夠的信心。

問題是,法俄能夠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國下達的最後通牒嗎?

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沙皇與法國總統心裡都沒底,可是在政治上,絕對不可能做出妥協,不然法俄將在外交上大敗虧輸。結果就是,法俄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

八月一日,在最後通牒到期前幾個小時,法國議會批準了由總統提交的動員法案,正式開始全面戰爭動員。隨後,德皇也簽署了戰爭動員令。

當天傍晚,最後通牒期限已過四個小時,德皇召回了帝國駐俄大使弗萊德里克-馮-普塔萊斯,正式與俄國斷絕外交關系,並且向俄國遞交宣戰書。與此同時,德皇撤掉了在危機期間表現不夠得力的伯恩斯托夫,任命戈特利布-馮-賈高為帝國外交大臣,對帝國外交部進行了大調整。

相傳,在普塔萊斯向俄國外長遞交宣戰書的時候,兩人抱著一團大哭不已。戰火即將點燃,外交官的舞臺劇已經落下帷幕,現在輪到軍人上場了。

當天晚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

雖然在此之前,帝國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但是憑借全世界最出色的軍事體制,帝國軍隊率先進入戰爭狀態。

到八月一日,帝國陸軍的所有常備軍與八成的非常備軍都完成了戰爭準備。

在西線,已有一百二十個師齊裝滿員,還有六十個師正在集結,預計能在八月四日之前完成備戰工作。在靠近比利時的邊境線附近,已經囤積了數百萬噸戰爭物資,四通八達的鐵路網還以每天一千二百車次的速度,向該地區運送部隊與物資。在戰火中建立起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再次在戰火即將到來的時候,展現出了歐洲大陸、乃至全世界最為高效的軍事動員能力。

與之相比,法國與俄國的動員能就暗淡無光了。

到八月一日夜間,法國只動員了四十個師的常備軍,幾乎所有非常備部隊都沒有進入戰爭狀態。

在東線,帝國的第八軍團與第九軍團也已動員完畢。

雖然按照小毛奇的計劃,第八軍團將派往西線,僅由第九軍團守衛東部防線,但是在戰線對面,俄軍的動員速度更慢,而且受交通條件限制,俄軍根本不可能在八月份集中起足夠多的兵力發動進攻。

可以說,軍事環境對帝國極為有利。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小毛奇堅持錯誤戰略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法國不完善的軍事動員機制與錯誤的戰略防禦部署是致命缺陷,只要抓住這一點,帝國陸軍就能迅速擊敗法國。

也正是如此,眾多的帝國陸軍將領才堅定不移的支持小毛奇。

當時,只有少數幾個將領看出了問題,並且針對性的提出了意見,比如魯登道夫就多次強調,小毛奇放在右翼大迴旋進攻方向上的兵力過於稀少,不足以在攻佔巴黎之前維持足夠的進攻強度。雖然在得到威廉皇儲的支持之後,魯登道夫的建議得到采納,小毛奇決定把東部的第八軍團派過來,但是以攻佔巴黎為目標,帝國陸軍放在主攻方向上的兵力依然十分緊張。

八月二日淩晨,在小毛奇的堅持下,德軍採取了“預防性行動”,即進軍盧森堡。

在小毛奇的計劃中,盧森堡是第一個中軸點,也是德軍在發動進攻時,最有可能遭到法軍反擊的薄弱環節。在小毛奇看來,要想順利發動大迴旋進攻,就得提前進入盧森堡,阻止法軍從德軍中央突破。

顯然,小毛奇太高估法軍了,或者說太恪守成規了。

以當時的情況,只要德軍按計劃發動進攻,法軍別說發動反擊,能夠順利調整防禦部署就不錯了。

可以說,小毛奇此舉,嚴重欠缺政治考量。

要知道,在普法戰爭之後,做為德意志聯邦成員的盧森堡保持獨立,得到了所有列強的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接受了這個結果,法國則對盧森堡的獨立地位負有責任。德軍進入盧森堡,等於給了法國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與已經攪成了一潭渾水的巴爾幹問題毫無瓜葛。

當天上午,法國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理由就是德軍入侵盧森堡。

八月三日,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式向法國宣戰。

這一天,最重要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向法國宣戰,而是帝國外長賈高向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遞交了由德皇發出的最後通牒,要求比利時開放國境,供德軍通過,帝國將對比利時的安全做出擔保。

此時,聚集在德比邊境線上的一百多萬德軍已經劍拔弩張,隨時準備進入比利時。

留給阿爾貝一世的時間只有不到十個小時,按照小毛奇制訂的計劃,德軍最遲將在八月四日淩晨開入比利時。

顯然,德軍無法臨時調整作戰計劃。這份由施利芬元帥起草,經小毛奇修改之後的戰爭計劃,涉及到上百萬德軍,數百萬噸戰爭物資,還與數十萬鐵路工人,數千列火車有直接關系,就像一臺巨大、精密的機器,任何一點微小變動都將導致這臺機器癱瘓。

可以說,不管比利時國王是否同意讓德軍過境,德軍都會進入比利時。可惜的是,到最後一刻,比利時國王沒有答應讓德軍過境,反而下達了動員令,比利時進入戰爭狀態。

八月四日淩晨,德軍越過邊境線,進入比利時境內。

德軍的第一的目標,就是橫垣在通往布魯塞爾與法國道路上的列日要塞,這也是比利時境內最堅固的軍事要塞。德軍要想順利實施大迴旋進攻戰術,首先就得攻佔這座要塞,不然德軍的右翼主力將在推進途中被攔腰截斷,導致頂在最外側的三個軍團難以為繼,也就無法向巴黎進軍。

當天,德軍在比利時境內的戰鬥打得極為順利。

雖然阿爾貝一世已經下達了戰爭動員令,比利時軍隊開始集結,但是德軍的推進速度更快,比利時軍隊根本來不及進行抵抗。

戰場外面,真正的危機正在逼近。得知德軍入侵比利時之後,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當天上午前往議會,正式提出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

雖然這個時候,仍然有不少議員認為英國應該保持中立,而不是積極捲入歐陸戰爭,但是《倫敦條約》擺在那,英國對比利時的獨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比利時國王也已發出了請求。

經過數個小時的緊張辯論,當天下午四點,英國議會下議院通過了首相提出的戰爭令。隨即,英國首相以德意志第二帝國入侵比利時、破壞了比利時的獨立地位為由,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

有趣的是,到這個時候,包括阿斯奎斯在內,眾多的英國政界大腕都認為,只要英國宣佈參戰,戰爭就將在幾個月之內結束,德意志第二帝國將不得不從比利時撤軍,接受由英國提出的和解方案。

為此,在英國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的時候,英國外長格雷還把一份調停草案交給了帝國駐英大使,提出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撤回已經出動的軍隊,恢復到戰前狀態,英國就願出面調停。

顯然,英國此舉極為荒謬。也許,在阿斯奎斯等人看來,英國參戰能夠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造成壓力,從而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停戰調解。

問題是,在邁入戰爭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機器根本停不下來。

別的不說,就算德皇願意在這個時候接受英國的建議,與法俄和談,帝國的將領也不會答應。要知道,當時連一向反對小毛奇的興登堡與魯登道夫等人都認為,德軍的作戰行動十分順利,有很大的把握迅速擊敗法國。

另外一方面,法俄也不見得願意坐下來進行談判。奧軍已經攻入塞爾維亞,俄國不可能、也不指望通過談判讓奧匈帝國撤軍,只要俄國想打,法國就不能脫身。更何況,在法俄眼裡,優勢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這邊,因為只要俄國完成了戰爭動員,就能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的不說,四百萬俄軍、加上能夠動員的六百萬預備役軍人,絕對是一股恐怖的軍事力量。

至於奧匈帝國,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參戰的情況下,更不會輕易罷休。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8 03:10 PM

第七十一章 下基層

不管是法俄,還是德奧,都沒有休停的打算。

當時雙方高漲的戰爭熱情,都基於一個相當錯誤的判斷,即交戰雙方都認為,這將是一場與普法戰爭類似的戰爭,而且雙方都有很大的把握在幾個月之內擊敗對方,取得最終的勝利。

如果當時雙方知道,這場戰爭將延續好幾年,導致三個帝國滅亡,就不會這麼樂觀了。顯然,盲目的樂觀,特別是彌漫在軍方高層裡的樂觀情緒,成為助長戰爭、推動戰爭的主要因素。

接下來兩日,德意志第二帝國先後向英國、俄國與塞爾維亞宣戰,奧匈帝國也向俄國與法國宣戰,法國則向奧匈帝國宣戰,塞爾維亞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要到八月中旬,英國才會向奧匈帝國宣戰。

八月六日,馮承乾就離開了柏林,前往威廉港報道。

按照德皇的安排,現在他有兩個身份,一是帝國海軍司令部作戰參謀,二是帝國皇室海軍特派員。此外,德皇還對帝國海軍的人事安排做了調整。雖然在馮承乾辭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之後,提爾皮茨為帝國海軍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多年來,提爾皮茨的表現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管理與規劃型人才,而不是擅長領軍作戰的將領。八月五日,德皇任命威廉皇儲為海軍參謀長,海軍上將舍爾為公海艦隊司令。雖然提爾皮茨仍然以海軍戰爭大臣的身份兼任海軍司令,但是實權已經移交給了皇儲。此外,得到重用的還有海軍中將希佩爾,他的職務是公海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司令。接替提爾皮茨出任帝國遠東艦隊司令的斯佩則被晉升為海軍中將。

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基本上都是馮承乾的安排,德皇只是下達旨意。可以說,這個時候,馮承乾才是帝國海軍真正的靈魂人物。在這些人事安排中,最讓馮承乾擔憂的正是舍爾。

雖然舍爾得到提爾皮茨力薦,之前的表現也非常出眾,但是馮承乾對他並不放心,只是苦於沒有更好的人選。如果不是馮承乾的軍銜過低,而且在帝國海軍服役不到一年,他更願意親自擔任公海艦隊司令。

所幸的是,德皇已經做出保證,只要馮承乾在戰場上證明瞭自己的指揮才能,就會給他一個更高的位置。

到達威廉港,馮承乾就收到消息,法軍已經發動進攻,而且攻入了阿爾薩斯地區。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雖然只是海軍少校,但是馮承乾根本顧不了那麼多,當天下午就給提爾皮茨發了一封電報,希望提爾皮茨以海軍戰爭大臣的身份,向陸軍戰爭大臣法金漢提出,不要因此加強德軍的側翼防線,必須把重點放在右翼大迴旋進攻上,如果抽調兵力去增強側翼防線,進攻必然受阻。

顯然,不大可能說服小毛奇,就只能在法金漢身上想辦法了。

這個時候,馮承乾已經認識到,法軍這次無關痛癢的反擊行動,很有可能打亂德軍的進攻行動。馮承乾甚至有點擔心,德皇會在這個時候犯糊塗。要知道,德法積怨,就與阿爾薩斯地區有關。

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在德法邊境線上,在歷史上,兩地都屬於德意志聯邦,卻又長期受到法國統治。普法戰爭之前,兩地屬於法國,後來割讓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法國對此耿耿於懷。

不管法軍是出於自信,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進攻阿爾薩斯地區,必然影響到德軍。小毛奇堅持在側翼防線上部署更多的兵力,就與法軍有可能攻打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有很大的關系。現在,小毛奇的擔憂變成了事實,他就更有理由加強側翼防線了。

問題是,這麼做有意義嗎?

法國還沒有完成戰爭動員,部署在邊境防線上的兵力也就四十萬左右,還得抽調兵力加強北部防線。很明顯,法軍在阿爾薩斯方向上的反擊只是戰術性質的,根本沒有能力深入帝國境內,更不可能對帝國構成嚴重威脅。因為阿爾薩斯地區的居民以日爾曼人為主,又在帝國的統治下過了近半個世紀,所以法軍更不可能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也就不可能長久占領該地區。

事實上,只要德軍繼續保持住右翼的攻勢,法軍的反擊就將瓦解。說得簡單一點,德軍根本沒有必要為此調整進攻方案,更不用從主要戰線上抽調兵力去對付法軍的反擊行動。對此,馮承乾看得很清楚。

可惜的是,小毛奇卻犯了糊塗。雖然在提爾皮茨出面之後,法金漢就聯系了小毛奇,讓他繼續加強右翼攻勢,爭取盡快打下列日要塞,確保大迴旋進攻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在八月八日,小毛奇依然從右翼戰線上抽調了八個師去加強阿爾薩斯地區的防線,並且計劃動用在該地區組建的預備隊,發動一場反擊戰役。

收到消息後,馮承乾也就只能暗自嘆氣了。小毛奇太倔強,或者說太自以為是了。照這樣下去,強大的德軍、以及勝利的希望都將葬送在他的手裡。可惜的是,馮承乾根本無法動搖小毛奇在德軍中的地位。

馮承乾能做的,就是盡到最大的努力,完成德皇交托給他的使命,在海洋戰場上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八月九日,馮承乾第一次與舍爾見面。

馮承乾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舍爾還是一名普通的海軍軍官,雖然做為提爾皮茨的忠誠信徒與追隨者,曾經與馮承乾見過兩面,但是沒有給馮承乾留下太深刻的影響,也沒有因此得到重用。

當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在裡面。在馮承乾的認識中,舍爾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在指揮風格、戰術思想上深受英國皇家海軍影響,認為保存艦隊實力比任何事情、甚至是打贏海戰都要重要,而他並沒認清楚帝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區別。

對英國來說,海軍不但是確保國家利益,還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基石。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海軍只是擴展國家生存空間、擴大國家利益範圍的工具。

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就是,英國皇家海軍承受不起損失,特別是巨大的損失,如果皇家海軍喪失了制海能力,英國損失的不僅僅是其全球利益,還有國家安全,甚至會因此導致國家滅亡。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存在這樣的擔憂。在本來就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如果海軍不能奪取制海權,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因為擔心損失戰艦,而讓艦隊龜縮在港口裡面,那麼這樣的海軍對帝國沒有任何幫助。再換種方式說,即便帝國海軍在海戰中損失了所有艦隊,只要帝國陸軍依然強大,帝國的安全就有基本保證,而不會因為海軍戰敗而滅亡。

這種區別,決定了帝國海軍不能照搬英國皇家海軍的教條。

保存實力很重要,因為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帝國在打贏了地面戰爭之後,在全球範圍內拓展勢力範圍、獲取戰爭紅利的基礎。可是為了保存實力而不敢挑戰對手,甚至是畏縮在港口裡避戰,那就毫無意義了。

舍爾給馮承乾的第一印象,也符合馮承乾的判斷。

雖然馮承乾沒有說出來,但是他不得不擔心,舍爾很有可能成為帝國海軍的小毛奇。果真如此的話,就得盡快把他替換掉。

“伯爵,你在想什麼呢?”

“沒什麼,只是覺得晚了兩天才來找你……”

“伯爵太客氣了,陛下已經打了招呼,讓你自行決定去哪支部隊。如果你願意留在公海艦隊司令部,我也非常歡迎。”

“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作為帝國海軍少校,我還需要更多的歷練。”

“伯爵的意思是……”

“我才過來兩天,對艦隊的情況不大瞭解。”

“這樣的話,那伯爵過幾天再給我答復也不遲。”

馮承乾很有禮貌的笑了笑,說道:“好吧,那我就不再叨擾了。”

舍爾也很有風度,在馮承乾起身後,主動去替馮承乾推開了房門。

其實,馮承乾自己都沒想好下一步怎麼走,他只是覺得,留在公海艦隊司令部沒有多少前程。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得到皇帝的賞識是一回事,得到軍隊的認同是另外一回事。

在這個尚武的國家,只有立下戰功,才能得到軍隊的認同。皇帝的賞識,只是讓立下戰功變得更容易一些。

那麼,去哪裡才好呢?

回宿舍的路上,馮承乾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他身為帝國公爵與伯爵,還有世襲封地,但是在德軍中,貴族非常普遍,貴族身份並不是獲得優越待遇的基礎條件。事實上,別說貴族,就算是幾個皇子,在軍隊裡也不會受到特殊對待。

當初,德皇腓特烈三世就是從少尉軍官一步一步的做起,最終成為軍團司令。

“伯爵,請留步。”

聽到招呼聲,馮承乾才停下腳步,發現有人在叫他,只是他並不認識這個穿著帝國海軍中將軍服的中年人。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8 03:11 PM

本帖最後由 misshohohin 於 2013-3-28 03:11 PM 編輯

第七十二章 相識恨晚

叫住馮承乾的,正是帝國海軍中將希佩爾,只是他的相貌與馮承乾見過的照片有點不大相同,真人看上去更加年輕一些。

顯然,馮承乾對希佩爾更有好感。

雖然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希佩爾是帝國海軍的“末代司令”,而且正是他把強大的艦隊交給了敵人,但是這並非希佩爾的過錯,他只是奉命行事。在他擔任帝國海軍公海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司令官的時候,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日德蘭海戰中,更是以少打多,重創了英國艦隊。

有趣的是,希佩爾對馮承乾也很有好感。做為海軍中將,希佩爾在威廉港有自己的住所,雖然算不上奢華,也比馮承乾居住的軍官宿舍好多了。

“伯爵是前兩天到的吧?”

馮承乾點了點頭,接住希佩爾遞來的酒杯。雖然帝國海軍秉承簡樸作風,但是仍然比陸軍奢侈得多。比如希佩爾用來招待馮承乾的這瓶葡萄酒就產自法國的波爾多地區,價格肯定不菲。

“聽聞伯爵受陛下委託,到公海艦隊擔任要職,我也非常高興。”

“將軍才回來吧?”

希佩爾點了點頭,說道:“戰艦的改造與維護工作由我負責,要不是船廠積極配合,恐怕我還要晚幾天才能回來。”

“這麼說,改造工作非常順利?”

“算是吧,最遲明年六月,所有戰艦的改造工作都能完成。”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沒有急著開口。

“伯爵是否收到了消息?”

“什麼消息?”

希佩爾愣了一下,說道:“昨天,我們的地中海艦隊遭到英國皇家海軍攔截,‘格本’號已經轉向前往奧斯曼帝國。”

馮承乾猛的一驚,立即說道:“陛下知道此事嗎?”

“消息已經傳回去了,現在就等陛下定奪。”

馮承乾迅速思索了一番,說道:“英國已經參戰,肯定不會讓‘格本’號返回帝國,這是一個天賜良機。”

“伯爵的意思是……”

“過來之前,我已收到消息,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已經下令徵用所有為第三國建造的主力艦,以充實皇家海軍,其中就包括為奧斯曼帝國建造的兩艘戰列艦。”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雖然這在國際法的允許範圍之內,但是肯定會使奧斯曼帝國嚴重不滿。如果能夠趁這個機會拉攏奧斯曼帝國,我們就能多一個盟友了。”

“沒這麼簡單吧?”

“不可否認,奧斯曼帝國一直當英國是盟友,而且在阻止俄國向南擴張的時候,英國也一直支持奧斯曼帝國。同樣不可否認,英國與奧斯曼帝國並非親密無間。別的不說,英國在波斯灣地區的野心就損害了奧斯曼帝國的利益。之前,奧斯曼帝國敢怒不敢言,主要是害怕得罪英國。如果能夠讓奧斯曼帝國相信,我們能夠戰勝英國,而且會在戰後把英國侵佔的土地全部歸還給奧斯曼帝國,甚至答應恢復奧斯曼帝國在黑海北岸的領土,就有足夠的把握拉攏這個國家。”

“出售戰艦,就是一個機會。”

“不是出售,而是贈送。”

“贈送!?”希佩爾顯得有點驚訝。要知道,帝國海軍還不夠強大,任何一艘主力艦都非常寶貴,而“格本”號是一艘排水量超過二萬五千噸,配備了九門三百毫米重炮的戰列巡洋艦。

“你覺得,就算不送給奧斯曼帝國,‘格本’號還能回到本土嗎?”

“這……”

“既然回不來,不能編入公海艦隊,為什麼不做個順水人情,讓奧斯曼帝國相信我們有結盟的誠意呢。”

“真要如此的話,恐怕得由伯爵親自出面。”

“將軍叫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馮承乾笑了起來。

希佩爾也笑了笑,說道:“這只是第一件事,還有一件事。”

“什麼?”

“我覺得,現在是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最佳時機。”

“將軍的意思是……”

“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正在向本土集中,而且英國很有可能在近期調整艦隊部署。按照我的判斷,英國會削弱地中海艦隊,甚至撤銷地中海艦隊,最多只是象徵性的在地中海部署幾艘老式戰艦。到時候,將由法國海軍肩負起控制地中海,對付奧匈帝國海軍的任務。即便法國海軍不大可靠,英國皇家海軍也會退守到直布羅陀海峽,在這裡部署一支艦隊。也就是說,英國皇家海軍會把絕大部分主力艦、特別是在近十年內建造的新式戰艦集中部署在本土,對付我們的公海艦隊,並且對我們進行海上封鎖,切斷我們的貿易通道。如果英國皇家海軍有足夠的實力,比如在一場海戰中擊敗了公海艦隊,甚至會入侵波羅的海。”

“你說得沒錯,這確實是很大的威脅。”

“關鍵是,調度與集中艦隊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們抓住這個機會,主動出海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將有很大的把握取勝。即便不能徹底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也至少能夠削弱。”希佩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因為我們的艦隊規模不及英國皇家海軍,所以我們不能指望通過一場海戰取得最終勝利,只能不斷的蠶食與削弱對手,積小勝為大勝。”

“你把這個想法告訴過舍爾嗎?”

希佩爾嘆了口氣,說道:“說過,只是沒有任何作用,舍爾認為,只有通過一場決定性的艦隊決戰,才能取勝。”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那麼,你跟我談這件事,又是為了什麼呢?”

“伯爵……”希佩爾遲疑了一下,說道,“雖然舍爾是公海艦隊司令,但是任何一個帝國海軍官兵都知道,你才是帝國海軍的締造者。沒有你,就沒有現在的帝國海軍,更沒有取勝的希望。”

“說重點吧。”

希佩爾長出口氣,說道:“我的想法事,如果伯爵能讓陛下直接下令,或者是請皇儲與提爾皮茨元帥下令,肯定能對舍爾產生影響。如果我們錯過了這次機會,恐怕今後再也不可能遇到這麼好的機會了。”

“關鍵是,我們拿什麼打,以及有多大的勝算。”

“這……”

“將軍,我這幾天也考慮過這個問題,而且與你的觀點一致。戰爭剛剛爆發,英國是全球性帝國,戰艦分佈在世界各地,至少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調動與集結,而這就是我們主動進攻的最佳機會。問題是,帝國海軍的情況也不大理想,大批戰艦正在改造與維護,真正能夠派上場的,不會有幾艘。”

“不管怎麼說,也比英國皇家海軍好得多。”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好吧,如果真有機會取勝,我會親自懇請陛下,並且讓元帥下達命令。至於舍爾怎麼想,並不重要。如果他仍然堅持己見,我會另想辦法。只是,你得做好兩件事。”

“什麼?”

“盡快給我一份公海艦隊的詳細報告,特別是各艘主力艦的情況,官兵的情況,以及各種物資的儲備情況。”

希佩爾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我明天就給你送去。”

“另外,就是整頓好你的戰列巡洋艦分隊,我可不希望在得到命令的時候,艦隊卻沒有做好出港準備。”

“伯爵放心,我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好吧,今天就談到這,我也得回去了。”馮承乾站起身來,才想到,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說。“對了,舍爾今天問我準備去哪支艦隊服役。我已經想好了,暫時就到你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去吧。”

“這……”

“如果我想留在艦隊司令部,就不會專門要求到這邊來,海軍司令部有更好的位置。”

希佩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既然伯爵肯來,我也非常高興,只是伯爵的職務……”

“還是作戰參謀吧,我也比較適合當參謀。”

“好吧,那等伯爵安排好了,我就去找舍爾,讓他給你正式任命。”

馮承乾沒再羅嗦,與希佩爾告辭後,回到了軍官宿舍。

雖然第一次與希佩爾見面,但是馮承乾有種相識恨晚的感覺。別的不說,希佩爾的戰略眼光與敏銳的直覺就比舍爾強得多,並且更具有進攻性,而不是時刻想著如何保存實力。顯然,希佩爾的這些性格,極對馮承乾的胃口,也讓馮承乾認識到,這個相貌比實際年紀更加年輕的將領更有潛力。

當天晚上,馮承乾就給提爾皮茨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向德皇提出贈送戰艦的事情。

馮承乾沒有直接去跟德皇說這件事,因為他相信,以德皇的睿智,肯定看得出把兩艘戰艦贈送給奧斯曼帝國帶來的巨大好處,更能看出此舉所能收到的回報。用兩艘戰艦,換來一個帝國的支持,絕對是最劃算的買賣。顯然,根本不需要馮承乾出面,只要提爾皮茨去點撥一下,德皇就能明白過來。

第二天一早,希佩爾送來了公海艦隊的詳細資料。因為還要去負責幾艘戰艦的改造工作,所以希佩爾沒有耽擱,馮承乾也樂得輕松,至少有時間好好閱讀這些資料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8 03:12 PM

第七十三章 戰機

做為帝國海軍的締造者,馮承乾卻不大清楚帝國海軍的近況。

返回帝國海軍之後,馮承乾提出對服役超過十年的戰艦進行全面改造。雖然他的建議沒有得到全部采納,最終只決定對一九零零年之前建造的戰艦進行全面改造,在一九零零年到一九零四年間建造的戰艦只進行部分改造,但是對帝國海軍來說,這仍然是自馮承乾時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

到一九一四年六月底,已經完成改造的主力艦只有四艘,即只進行部分改造的四艘“拿騷”級戰列艦。此外,“皇太子”號、“威廉大帝”號、“威廉皇儲”號、“卡爾親王”號與“奧古斯塔皇后”號等四艘戰列艦正在改造,“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即將完成改造。需要接受改造的還有“赫爾戈蘭”號、“東弗雷世蘭”號、“圖格林根”號、“奧騰堡”號戰列艦與“毛奇”號戰列巡洋艦。雖然五艘“德皇”級也列入了改造清單,但是改造項目在大戰爆發前取消,以免耽擱艦隊作戰。

此時,帝國海軍可以用於作戰的主力艦並不多。

除掉正在改造、以及完成改造但是沒有歸隊的戰艦,僅有五艘“德皇”級戰列艦與四艘“國王”級戰列艦,以及“毛奇”號與“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主力戰艦總共也就只有十一艘。

顯然,局勢並不樂觀。

要知道,就算不把地中海艦隊算上,英國的本土艦隊也有近二十艘主力艦,而且以新式戰艦為主。只是,馮承乾沒有放棄。

即便沒有希佩爾海軍中將提醒,馮承乾也知道,開戰之初是帝國海軍獲得勝利,並且壓制住英國皇家海軍的最佳時機。關鍵就是,如何湊組出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首先就得調整改造計劃,比如讓兩艘“赫爾戈蘭”級與兩艘“圖格林根”級戰列艦返回艦隊,加快正在進行的改造工作。如果能夠在兩個月之內,讓正在改造的四艘“拿騷”級戰列艦與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歸隊,以及讓“馮-德-坦恩”號完成改造,那麼帝國海軍就能湊出一支擁有十三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的主力艦隊,也就有能力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其次得加快在建戰艦的工程進度。

此時,正在船臺上建造的戰艦中,有四艘“拜仁”級戰列艦,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與一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在這八艘戰艦中,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艦最接近完工。

顯然,帝國的造艦工程與馮承乾的規劃並不完全一致。

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馮承乾一直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雖然他批準了“布呂歇爾”號、“馮-德-坦恩”號與兩艘“毛奇”級的建造方案,但是戰列巡洋艦的優先級別一直在戰列艦之下,即在滿足了戰列艦的建造需求之後,再考慮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把戰列巡洋艦當成戰列艦的替代品。

馮承乾這麼做,有極為充足的理由。

嚴格說來,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制海思想下的獨特產物,只適合英國的海權觀,其他國家都用不上。別的不說,在英國大肆建造戰列巡洋艦的時候,除了帝國海軍本著你有我也有的思想建造了幾艘之外,沒有一個國家、哪怕是海軍實力僅次於英德的美國也沒有跟著建造這種昂貴的戰艦。

對帝國海軍來說,與其建造戰列巡洋艦,還不如建造速度更快的高速巡洋艦。

馮承乾離開海軍部之前,就制訂了建造高速巡洋艦的計劃。按照他的規劃,這種專門用於遠洋破交作戰的巡洋艦,必須具備一萬海裡以上的續航力,採用煤油混燒鍋爐,最高航速超過三十五節,配備二百毫米主炮,自持力在一百二十天以上,且能在偏僻的港口內進行基本維護。

顯然,這種戰艦是針對帝國海權觀而設計的。

按照馮承乾的設想,高速巡洋艦擁有比戰列巡洋艦更快的速度,因此在與敵人的戰列巡洋艦遭遇時,能夠迅速逃脫,其火力與裝甲巡洋艦相當,因此在遭遇敵人的裝甲巡洋艦時能夠從容應對。

提爾皮茨出任海軍戰爭大臣後,延續了馮承乾的發展道路。

兩年前,“柏林”號快速巡洋艦正式動工建造。到大戰爆發前,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一萬八千噸、配備了三座三聯裝五十二倍徑二百毫米主炮、設計最高航速達到三十六點五節的大型戰艦已經完成了比分之九十的船臺建造工作,預計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建成、在年底正式服役。

可惜的是,提爾皮茨也只做了這麼多。

當初,馮承乾規劃在一九一五年底之前建造八艘快速巡洋艦,組成四支破交艦隊,而實際建造的也就只有“柏林”號。

這也不能全怪提爾皮茨,馮承乾也有責任。

在規劃的時候,馮承乾嚴重低估了快速巡洋艦的建造成本,認為這種介於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之間的戰艦不會過於昂貴。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柏林”號的建造價格相當於同期建造的“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的百分之七十,而除了速度更快之外,“柏林”號沒有哪一項性能超過“德夫林格”級。

正是如此高昂的造價,使“柏林”號的姊妹艦在規劃階段就被砍掉了。

如果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建造快速戰列艦,那麼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三年獲得撥款。事實上,正是提爾皮茨堅持建造“柏林”號,導致第四艘“德夫林格”級戰列艦沒能獲得撥款。

問題是,提爾皮茨忽視了一點,即馮承乾為什麼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

如果提爾皮茨真正瞭解馮承乾的海軍發展規劃,就不會把重點放在戰列巡洋艦上,而會通過對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其具備與英國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對抗的能力,然後用多餘的錢建造快速巡洋艦。

事實上,這也正是馮承乾想做的事。

在設計“皇太子”號等幾艘前拿騷級戰列艦時,馮承乾就為今後的改造留下了餘地,比如在鍋爐艙與輪機艙的佈置上,充分考慮到了今後安裝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的需求,並且對火力配製進行了最優設計。後來的實戰也證明,這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在接受了全面的現代化改裝之後,即便無法跟新式戰列艦抗衡,其速度與火力也足以跟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對抗。

顯然,根本沒有必要建造“塞德利茨”級與“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

可惜的是,在提爾皮茨擔任海軍戰爭大臣時,帝國海軍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偏移,浪費了寶貴的資源。

當然,現在看來,也不全是壞事。

至少,帝國海軍現在擁有三艘能夠派上戰場的戰列巡洋艦。至於“布呂歇爾”號,已經是帝國海軍的專用訓練艦了。如果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順利完成改造,那麼帝國海軍就擁有八艘快速主力艦。

按照馮承乾的判斷,兩個月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最多只有九艘戰列巡洋艦,即三艘“無敵”級、三艘“不倦”級與三艘“獅”級。雖然英國海軍在數量上占優勢,但是除了“獅”級的設計較為合理之外,“無敵”級與“不倦”級的設計都存在問題,戰鬥力比不上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

也就是說,即便英國皇家海軍的九艘戰列巡洋艦都處於最佳狀態,也沒有明顯優勢。

事實上,英國皇家海軍的九艘戰列巡洋艦不可能都處於最佳狀態,而且不可能全部部署在本土。

別忘了,“格本”號已經去了奧斯曼帝國,而且隨時有可能殺入地中海,法國海軍又沒有能夠追擊的戰列巡洋艦,加上奧匈帝國海軍也有幾艘戰艦,所以英國皇家海軍至少得在地中海部署兩艘戰列巡洋艦。

如果把正常維護與維修算上,英國皇家海軍能夠集中六艘戰列巡洋艦就非常不錯了。

顯然,兩個月之後,帝國海軍在戰列巡洋艦上擁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那麼,能不能拿戰列巡洋艦打一場海戰?

決定這個問題的,不是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有多厲害,而的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能否出戰。

關鍵就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是否更加厲害。

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是否具有實力優勢,有沒有能力在北海擊敗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雖然很多人都把戰列巡洋艦看成主力艦,但是馮承乾非常清楚,戰列巡洋艦名不副實,根本不具備艦隊作戰能力。在艦隊決戰中,戰列艦依然是決定性力量。

那麼,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擁有兵力與實力優勢嗎?

顯然,局面並不樂觀。

英國皇家海軍再不濟,做為全球海洋霸主,在主力艦隊的規模與實力上,都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之下。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3-3-28 03:13 PM

第七十四章 機不可失

兩天後,馮承乾收到了提爾皮茨發來的消息。

德皇已經采納了提爾皮茨的建議,決定把“格本”號戰列巡洋艦與“佈雷斯勞”號輕巡洋艦贈送給奧斯曼帝國。只是德皇也明確提到,贈送這兩艘戰艦的前提是奧斯曼帝國成為盟國。為此,德皇已經派遣外交官員與軍事代表前往奧斯曼帝國,進行結盟談判。在正式簽署同盟條約之後,兩艘戰艦就將加入奧斯曼帝國海軍,兩艘戰艦上的帝國海軍官兵也將留在奧斯曼帝國。

德皇很慷慨,只是目的也很明確。

如果能用兩艘戰艦還來一個龐大的帝國,絕對是世界上最劃算的買賣。

同時送來的,還有英國皇家海軍的情報。

早在離開帝國海軍部的時候,馮承乾就利用支持軍事科技發展為名,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情報機構。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期間,馮承乾極為重視情報工作,並且收到了顯著成效。受馮承乾影響,提爾皮茨也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在他繼任之後,擴大與完善了由馮承乾建立的帝國海軍情報局。

這次的情報,正是由帝國海軍情報局提供的。

情報中明確提到,在年底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最多只有六艘戰列巡洋艦,即三艘“無敵”級與三艘“不倦”級,“獅”號與“皇家公主”號在地中海,“瑪麗女王”號還在進行維護。雖然事後證明,這條消息並不完全準確,即正在維護的是“無敵”級的“不屈”號,“瑪麗女王”號並沒維護,而且是英國本土第一戰列巡洋艦分隊的旗艦,但是其他方面基本無誤。

當然,關鍵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

當時,英國海軍艦隊中,總共有四支戰列艦分隊,第一分隊包括三艘“伯勒羅豐”級與一艘“阿爾庫金”級,第二分隊包括三艘“聖文森特”級與一艘“海王”級,第三分隊為四艘“白羊座”級,第四分隊為四艘“喬治五世”級。此外,還有兩艘“巨人”級與一艘“愛爾蘭”級戰列艦沒有編入。已經建成的四艘“鐵公爵”級,因為沒有完成訓練,暫時沒有編入作戰序列。至於被帝國海軍當成頭號大敵的“伊麗莎白女王”級,雖然已有兩艘下水,三艘正在進行船臺建造,但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年內建成,能在明年年底建成服役就非常不錯了。

也就是說,除掉改裝成訓練艦的“無畏”號,英國皇家海軍擁有二十三艘戰列艦。

雖然在規模上看,英國皇家海軍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但是除掉還不具備作戰能力的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英國皇家海軍真正能夠動用的,也就只有十九艘戰列艦,而帝國海軍擁有十三艘可以打的戰列艦。

這個差距很明顯嗎?

如果英國皇家海軍把所有戰列艦都集中到北海,優勢就非常明顯,可是英國皇家海軍不可能這麼做。至少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在北海方向上沒有這麼多戰列艦。

情報中,沒有提到具體情況,但是有足夠的消息證明,英國皇家海軍至少向地中海派遣了一支戰列艦分隊,而且很有可能是第四分隊。也就是說,英國皇家海軍很有可能把四艘性能較為先進的“喬治五世”級派往地中海。

這樣一來,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就只有三支戰列艦分隊。

即便把兩艘“巨人”級與徵用的“愛爾蘭”號算上,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也只有十五艘戰列艦。如果考慮到雙方在戰列巡洋艦上的差距,那麼帝國海軍不但沒有劣勢,反而擁有微弱的優勢。

這場仗絕對能打,而且得盡快打。

原因很簡單,馮承乾能看到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將領也能看到或者想到,而且隨著帝國海軍開始動員,英國皇家海軍就會感受到威脅,從而立即加強本土艦隊,加強面向帝國的作戰力量。

八月十三日,提爾皮茨再次發來消息。

英國正在與法國進行緊急磋商,要求法國在地中海方向上承擔更多的義務,以便英國把主力艦隊派回本土。

雖然提爾皮茨也提到,法國並不希望英國削弱地中海艦隊,主要是義大利的立場仍然沒有明瞭,奧匈帝國也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海軍,法國海軍不可能單獨對抗義大利與奧匈帝國海軍,需要英國在地中海做出貢獻,但是有更多的跡象表明,英國肯定會把新式主力艦抽調回去。

留給馮承乾的時間,肯定不會太多。

那麼,該怎麼打?

八月十四日,馮承乾給提爾皮茨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去找德皇,暫緩向奧斯曼帝國贈送戰艦的事情,並且讓“格本”號與“佈雷斯勞”號做好進入愛琴海的準備工作,以便牽制住英國地中海艦隊。

馮承乾在電報中說得很明確,即便無法牽制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也要讓那兩艘戰列巡洋艦留在地中海。

這一天,馮承乾也收到消息,英國在八月十二日,正式向奧匈帝國宣戰。

到了八月十五日,歐洲大陸上的戰鬥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

雖然德軍在進入比利時境內之後,遇到了一些麻煩,特別是在攻打列日要塞的戰鬥中受到挫折,沒有能夠按照計劃完成任務,但是德軍的右翼大迴旋進攻沒有停頓,一字排開的五個集團軍,以法比盧邊境地區為軸心,像一扇巨大的鐵門壓向法國,而法軍在騷擾性的攻擊了阿爾薩斯地區之後,已經撤回到邊境防線上,正在全力調整防禦部署,應對從比利時方向殺來的德軍。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西線戰況對德軍極為有利。

東線上,俄軍正在猛攻奧匈帝國,而康拉德錯誤判斷了俄國的戰爭決心,在開戰初期把主力放在南面對付塞爾維亞,導致奧軍在北面戰線上節節敗退。有趣的是,俄軍在進攻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比如沒能大規模殲滅奧軍,而是像推土機一樣,壓著奧軍向本土腹地潰退。因為把重點放在了西線上,小毛奇又把第八軍團抽調了出來,所以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暫時沒有採取行動。

雖然馮承乾不好對帝國陸軍的作戰行動指手畫腳,但是在與提爾皮茨通信時,他仍然提到了一些擔憂,比如德軍在東線上的薄弱防禦力量,很有可能鼓動俄國在壓服了奧匈帝國之後轉而攻打東普魯士。

不管怎麼說,地面戰場不是馮承乾的舞臺。

八月二十日,希佩爾回到威廉港,帶來了馮承乾企盼已久的好消息。

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的改造工作已經加速,肯定能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完成,艦隊官兵的訓練工作也已開始。因為留用了大批老兵,所以官兵的培訓工作與戰艦改造同步進行,能在戰艦重新服役時全部就緒。四艘“拿騷”級的情況也差不多,改造工作已經加速,均能在九月底之前達到作戰狀態。“赫爾戈蘭”級與“圖格林根”級的改造工作已經暫停,四艘戰列艦將在八月底重新下水,沒有完成的改造工作將在重新服役之後,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最大的麻煩是“馮-德-坦恩”號,這艘戰列巡洋艦的船臺改造已經完成一大半,如果現在取消將前功盡棄。希佩爾的意思是讓其繼續改造,如果不能趕在九月底完成,就不編入作戰序列。

綜合考慮之後,馮承乾采納了希佩爾的建議。

即便沒有“馮-德-坦恩”號,帝國海軍也有三艘戰列巡洋艦,以及五艘達到了戰列巡洋艦級別的主力艦。

八月二十一日,希佩爾與馮承乾正式向舍爾提出,公海艦隊主動出海挑戰英國海軍。

可惜的是,舍爾想都沒想,就否決了兩人的提議,認為公海艦隊還沒完成備戰工作,不適合出海作戰。

顯然,馮承乾對舍爾的判斷一點都沒有錯。

這個得到德皇賞識、得到提爾皮茨重用的海軍將領看到的只是艦隊的安危,而沒有看到大好的時機。雖然公海艦隊在這個時候出海作戰有一定的風險,但是與巨大的回報相比,這點風險根本算不了什麼。

當時,舍爾反對公海艦隊出海作戰的主要理由是海軍還沒有完成備戰工作。

問題是,英國皇家海軍就完成了備戰工作嗎?

雖然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很有遠見,在年初的時候就下令暫緩向奧斯曼帝國移交兩艘即將建成的戰列艦,還對皇家海軍的部署做了調整,但是即便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天,也沒有人想到戰爭會這麼快到來。

如果說帝國海軍沒有做好準備,英國皇家海軍更是倉促上場。

要不然,“格本”號與“佈雷斯勞”號也不會輕易進入馬爾馬拉海,英國皇家海軍更不會在地中海上疲於奔命。

顯然,舍爾的觀點很有問題。

如果等到帝國海軍完成備戰工作,英國皇家海軍也早就準備就緒了。到時候公海艦隊得面對由二十三艘戰列艦與九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英國本土艦隊。如果拖到一九一五年底,英德海軍差距將更加明顯。

馮承乾沒有就此罷休,當天晚上就啟程返回柏林。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