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品茶要“比拼”一番 唐宋皇帝也鬥茶
頁: [1]

alex5710 發表於 2009-1-21 03:21 PM

品茶要“比拼”一番 唐宋皇帝也鬥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種茶、制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家。茶最初只被人們當作藥材使用,後來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茶不僅能對人體起到興奮大腦和心臟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清熱解渴,是一種很好的飲料,於是開始大量種植和採制。三國時期,飲茶的習慣已逐漸形成,到了唐宋時期,飲茶的風氣已很普遍。以飲茶為主體,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與茶有關的文化現象。其中,“鬥茶”頗為有趣。

  鬥茶也叫“茗戰”、“鬥茗”,是一種極為文雅的遊戲。

  鬥茶品,就是比茶的品種、品質

  參加者將自己認為最好的名茶帶來。首先是比較茶的顏色。唐宋時期飲茶用煮法,即所謂“烹茶”、“煎茶”,將茶葉碾成細末後倒人沸水衝飲,與現代用沸水沏茶,出汁後再飲用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人們首先注重的就是茶的品茶。宋代蔡襄《茶錄》:“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因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詳明,故時人鬥茶以青白勝黃白。其次是鬥茶湯。根據茶的品種,選用最恰當的水煎,煎茶完畢,比較茶湯的顏色、味道,誰的茶湯先在碗邊沾上茶痕,誰就為負。范仲淹《鬥茶歌》:“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有時茶質略遜於對方,但如能用水得當,也有取勝的可能。宋代江休復《嘉祐雜誌》:“蘇才翁嘗與蔡君謨鬥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蘇茶劣,改用竹瀝水煎,遂能取勝”。由此可見,鬥茶光有好茶是不夠的,還必須了解各種茶的茶性、水質的影響大小,方能穩操勝券。

  需要強調的是,唐宋時期的鬥茶已經直接影響了同時期茶類瓷器的審美與生產。在唐代,從鬥茶的角度出發,人們崇尚越窯生產的青釉瓷器。越窯生產的茶具甌,曾經風靡一時,詩人們有不少關於越甌的描寫。如“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顧況《茶賦》),“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孟郊《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煙輕處攪來勻”(施肩吾《蜀茗詞》),“越甌犀液發茶香”(韓偓《橫塘詩》)等。陸羽《茶經》:“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次”。為什麼這麼排序,是因為從鬥茶的角度,“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則益茶”;而“壽州瓷黃,茶色紫”,至於洪州瓷,更因“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列青釉瓷系列最後一名。

  更有甚者,陸羽又把越窯青瓷與邢窯白瓷作起比較,抑邢窯白瓷而揚越窯青瓷。他認為,邢窯茶碗比較厚重,口沿有一道凸起的卷唇,不如“口唇不卷,底卷而淺”的越窯青瓷碗適宜鬥茶。另外,他還詳細解釋了邢窯白瓷不如越窯青瓷的其他方面,即:“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宋代的茶盞雖然有各種釉色,但以黑釉茶盞最受人們歡迎。

  宋代的茶是製成半發酵的膏餅。飲用前先把膏餅碾成細末,放在茶碗內,再沏以初沸的開水,水面會浮起一層白色的沫。黑釉盞便於鬥茶者襯托比較茶色而受到鬥茶者的愛重。正因為有這種特殊需要,黑釉盞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由此興起了不少專燒黑盞的瓷窯,尤以福建地區為突出。陶榖《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鵬鴣斑點,試茶家珍之”。蘇東坡《送南屏謙師》:“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勿驚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翁鵝兒酒”。趙佶《大觀茶論》:“盞色貴青黑,玉豪條達者為上”。上述記述中的茶盞絕大多數是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建窯的產品。建窯是宋代新興的黑瓷窯之一,由於它燒制的兔毫黑盞適於鬥茶,因此一度為宮廷燒制鬥茶用黑盞。在永吉鎮遺址中發現的底部帶“供禦”,“進琖”字樣的黑盞標本,就是當年專供宮廷鬥茶的貢品。

行茶令

  酒令是古人創造的一種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的飲酒遊戲。它可以使人反應迅速,才思敏捷,督促人素日好學,博聞強記。唐宋時期,酒令很發達,像羯鼓傳花令、葉子酒牌等流傳很廣。同樣,人們也在飲茶時行令,用以助興。宋代王十朋《梅溪文集》:“予歸,與諸友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則罰。”所舉故事,都與茶有關,答錯則輸。輸者只許聞茶香,眼巴巴地看著別人飲茶。宋代濟南女詞人李清照常與其丈夫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行茶令,十有八九都是趙明誠敗北。

分茶,宋人稱之為“茶百戲”

  南宋時著名文學家楊萬里有一首《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詩,專門...<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lex5710 發表於 2009-1-21 03:22 PM

茶百戲:

  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禪弄泉水,隆興元春新五爪。
  二者相遭免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紛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
  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

  究竟用什麼方法,使盞面怪怪奇奇變幻無窮,今天已不能揭示個中奧秘。宋的確有人能夠“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當時有一位善於分茶的和尚叫福全,“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于湯表”。(宋?陶榖《荈茗錄》)。圍觀者門庭若市,終日不絕。

  唐宋時期,鬥茶從文人雅士中間興起,很快風靡全社會。宋徽宗就常與臣屬鬥茶,上行下效,影響很大。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說:“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竟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元明時期鬥茶之風仍然流行。元代畫家趙孟頫所繪《鬥茶圖》就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民間鬥茶的情形。這種風俗還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傳播到了海外,日本現在十分普及的“茶道”,實即源於中國唐宋時期的“鬥茶”。...<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flyshan 發表於 2009-1-31 12:53 AM

想不到鬥茶是這樣來地,今真真學習囉,感恩呢!

james_chen27 發表於 2009-4-24 03:39 PM

嘿~可以在各地區發起鬥茶大會,來選武林盟主囉~

giagrs 發表於 2011-9-23 11:46 AM

感謝版主提供這些資料使我們爭廣建文<br><br><br><br><br><div></div>

john3366 發表於 2011-9-23 03:54 PM

鬥茶在茶友間也有
有時會帶上一泡茶葉去有人家鬥茶
當茶葉品質她沒看過時
心中有一股勝利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