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東西方象棋中的文化特質
頁: [1]

blazesboy 發表於 2022-8-27 07:32 AM

東西方象棋中的文化特質

本帖最後由 blazesboy 於 2022-8-27 07:33 AM 編輯



棋文化是見証人類歷史文明演變的活化石,它以海納百川的氣度融匯不同民族文化特性,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顯示出強大的自我完善力和旺盛生命力,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據不完全統計,盛行於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棋有200多種,規則各異的棋局當中,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在文化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方面獨樹一幟,愛好者有十余億,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棋種。豐富多彩的棋文化交流和競賽活動遍布全球各地,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1.以棋論道指點江山

棋類活動起源於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經過發展演變,逐漸融入社會生活,棋局規則映射著民族歷史發展的軌跡,成為體現社會時代風貌的符號。下棋是對弈者之間的智力較量、勝負比拼,也體現了不同利益需求方在共識規則下的文明博弈。紋枰對決過程追求“棋”開得勝馬到成功的愉悅,體會臥薪嘗膽攻城拔寨的艱辛,修煉嚴謹思維和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品行。

以棋局議時事、借棋理提出治國理政觀點在古今中外皆為常態。“若局勢已勝,不宜過輕﹔禍起於所忽,功墜於垂成。”史書中記載了梁武帝的棋局經驗之言,借此告誡大臣要有憂患意識。近代以來,1895年孫中山先生在海外宣傳政治主張發展革命組織時,獨具匠心寓政治於象棋,通過棄子絕殺的棋局難題妙解,詮釋眾志成城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闡釋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戰的戰略方針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文章以圍棋術語“做眼”論述敵我之間包圍與反包圍、攻與守的關系,闡明在敵后根據地作戰的戰略布局依據和軍事智慧。新中國成立以來,“下好先手棋”“全國建設一盤棋”“打好收官戰役”等棋局術語時常出現在黨和國家工作部署中。

治大國如烹小鮮,棋局中縱橫捭闔、談笑風生,彰顯四兩撥千斤的政治智慧,更顯英雄本色。通俗易懂的棋局術語主旨明確,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寓意深遠。

棋文化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價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棋局可能產生蝴蝶效應,方寸棋盤所產生的能量不容小覷。“他愛下國際象棋”,無產階級革命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長詩《列寧》中這樣寫道。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被選為國際象棋協會名譽主席,他將國際象棋比喻為“智慧的體操”,以其為利器領導國家擺脫長期遺留下來的酗酒、迷信等不良習慣,在世界面前塑造俄羅斯民族的冷靜睿智形象。蘇聯棋手數十年獨步江湖,壟斷世界大賽桂冠,國際象棋成為該國在世界舞台樹立“智慧民族”形象的有力抓手,彰顯體育文化軟實力的傳播示范作用。各種各樣的棋文化教育傳播活動深入人心,著名文學家普希金用“國際象棋是每個幸福家庭必不可少的”來強調棋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021年年底,世界上首列國際象棋主題地鐵在莫斯科正式運營,這列地鐵被喻為流動的棋文化博物館,在國際社會引起眾多關注。

棋文化所蘊含的認知理念和行動意圖,對社會文化建設和人民生活有著獨特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棋文化已經成為國民教育的有效載體。當人們正確理解棋局規則、棋局決策、棋理要素傳達的深刻內涵時,棋文化精髓就能得到有效應用,取得事半功倍的積極效果。

2.一方水土養一方棋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從外表上看毫無關聯,行棋規則中滲透的文化理念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但兩種棋的棋子走法、行棋規則和戰斗原理卻如出一轍,下棋者的邏輯思維方式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不得不由衷感嘆人類歷史文明萬象精彩。正可謂一方文化造就一方社會,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從棋盤的設置上看,中西方文化對於戰場的理解不同。中國象棋的棋盤是由九條豎線和十條橫線交叉組成,棋盤中間的楚河漢界形象地勾勒出兩軍對壘的戰爭場景。但楚河漢界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不能放置任何棋子。有趣的是,如果將楚河漢界從棋盤上除掉,棋盤就變成8×8的正方形,轉為與國際象棋棋盤相同的模樣。

從棋子的位置坐標和行動軌跡上看,中西方文化對部隊戰斗力的認知理念不同。中國象棋棋子行動於坐標交叉點上,無形中強化了與周邊線路的關聯性。而國際象棋棋子的位置在棋盤線路交叉所形成的格子中,每個棋子都具備坐擁屬地的踏實感。中國象棋棋盤因楚河漢界而有了明顯的區域劃分,國際象棋棋盤則是完全的面與面對峙,黑白相間的棋盤上處處可以是戰場,處處可以建堡壘。

從棋子種類上分析,更能看到不同棋種背后的社會文化品格。中國象棋的棋子將(帥)、士、象(相)、車、馬、炮、兵七個兵種中,將(帥)、士、象(相)不能走到對方的主戰場,沒有直接進攻的能力。這樣的子力行動區域設置背后是什麼邏輯?近半比例棋子的定位是防御,棋子行動區域限制直接決定了另外四種棋子必須沖到前線敵營發揮進攻作用,無形中增大了危險系數。反觀國際象棋中的棋子設定,王、后、車、馬、象、兵六個兵種每個棋子行動空間均無禁忌,可以百分之百投入戰斗,執行的行動策略是目標一致,追求的是棋子之間組合的效能最大化。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不同國家在社會制度、價值主張和管理模式上的差異。中國象棋體現“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戰略和指揮藝術,國際象棋則倡導任務優先和個人英雄主義。

3.棋子裡的時代印記

棋文化源遠流長,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鮮明特質。棋子角色設立、棋盤造型以及行棋規則的不斷演變進程,均直接或間接映射出時代地域、民風特色和管理理念。中國象棋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循規守矩的社會秩序,其戰斗的復雜又象征著社會矛盾的多元。例如,決定棋局勝負最重要的棋子將(帥)永遠留在王城九宮中,周邊還有士、象(相)等一眾棋子專職護衛,時刻宣誓皇家的尊嚴。

當然,中國象棋也有靈動應變和因勢利導的智慧風採深藏其中。炮是中國象棋獨有的棋子,正常行動時走直線,吃子時需要前方間隔一個棋子當“炮架子”才能迸發隔山打虎的神力。直線行隔子吃的走法決定了炮在不同行動目標策略中游走,平常時放對位置,進攻時聚焦找“炮架子”發揮叫吃威脅。炮的價值在棋局的不同階段發生變化,開中局階段,棋盤上棋子星羅遍布,炮能找到的“搭檔”多,時不時可以瞄准進攻目標開火。到了殘棋階段,棋盤上棋子數量少,炮的“朋友”少,攻擊性能減低,價值也隨之縮水。炮的能量不是所有棋子當中最大的,卻是棋盤上射程最遠且擔負聯絡前后左右相關棋子協同作戰的中堅力量。顯而易見,炮的功效大小取決於“炮架子”是否稱職到位。失去借力資源的炮,其能量便消失殆盡,“雙炮笨如牛”“單炮難成局”“勢成方動炮”“殘棋炮歸家”等棋局口訣,道出了炮的生存哲學要義。學會用炮,也就了解了中國傳統軍事戰斗中強調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攻守之法,明白借力打力、順勢而為的靈動之妙。

源於東方、興於歐洲的國際象棋則顯露出不一樣的價值原理和行動邏輯,推崇以結果效能為核心評判標准的思想,約束較少。例如至高無上的王可以在棋盤上的任意位置行動,經常還需要御駕親征一線,承擔戰斗主力軍的職責。兵在國際象棋中原本也是個“凡夫俗子”,能量最小。但當兵沖破重重阻力成功抵達對方棋盤底線時,這個兵便可以升變為王之外的任何棋子,“鳥槍換炮”華麗轉身,取得榮耀戰功。

最能表現兩種棋之間文化差異的是棋子“馬”。中國象棋的馬有蹩馬腳的約束,也就是說隻要馬的旁邊有其他棋子存在,馬就絲毫動彈不得。國際象棋裡不存在蹩馬腳的規則,這也是習慣下國際象棋的人學下中國象棋時最難適應的地方。對於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西方人而言,很難理解馬與其他棋子原本處於毫無關聯的位置,只是旁邊放上一個棋子,憑什麼就寸步難行了呢?

4.以棋理論事理

常言道,人生如棋,世事如棋。真正的棋壇高手,崇尚大道至簡,把持平常心。棋局折射出現實社會的文化特征和理念,並以規則的形式應用在棋局中,對社會文化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體育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棋類運動項目具有啟智益智、養心修性的功效,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棋藝活動是大眾體育健身的重要內容,在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幾乎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盡管東西方地域遙遠,民族文化差異很大,但這兩種游戲卻如此超乎尋常地成為現象級的社會文化要素。棋子一旦從棋盤走向生活,便同外部世界產生更多的聯系,會下棋、懂棋理的意義不再局限於方寸棋盤。

以歷史文化觀的視角客觀全面地審視棋局規則非常重要,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管理模式需要以時間為軸,從文化理解與價值延伸的角度來思考棋文化與社會的關系。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在保持獨特性與吸收先進性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以容納百川的氣魄去粗取精,發揮推動社會進步的獨特智慧。

小棋局大世界,以棋理論事理,正確理解把握棋文化蘊含的規則內涵和應用場景,才能真正體現棋文化的博弈價值。無須以兩種棋的規則和所代表的古代社會背景去評判文化內涵的高下,差異性和同質性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人類社會歷史文明發展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