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象棋智慧解碼-從遊戲中提升心理質素
頁: [1]

blazesboy 發表於 2022-6-16 07:35 AM

中國象棋智慧解碼-從遊戲中提升心理質素

本帖最後由 blazesboy 於 2022-6-16 07:36 AM 編輯

中國象棋的歷史源遠流長,有人說它是韓信時代用來訓練士兵佈陣的工具,亦有人說是從印度傳入的玩意。姑勿論根源如何,這個二人對戰的智力遊戲,比起單一的電腦遊戲或興趣班,無疑多了一份互動性,也是訓練孩子清晰思維的最佳工具。而透過親子間的對局,孩子可以體驗到現實中的得失勝負,也為親子間提供一個絕佳的溝通橋樑。


香港的小孩「輸不起、輸得少」
近年媒體經常提到「港童」一詞,其實很大程度也是由客觀環境造成:在家備受寵愛,事事由父母安排,起居飲食由傭人照顧,交功課前給補習老師預先批改,務求隻字不錯,就連平日玩遊戲時父母也要刻意讓賽,用盡方法不讓孩子嘗試失敗的滋味。但這種過分保護,只會令孩子自以為是地成為井底之蛙,沒有進步空間。據香港象棋總會副秘書、亦為專業教練及裁判的陳志豪先生指出,有些初學象棋的孩子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因為在校內、家中已沒有對手,但當真正與其他學員切磋較技時才發現「天外有天」,醒覺原來沒有人可以贏得全世界,無論技術多精湛、經驗多豐富的棋手,仍然會有「棋逢敵手」的時候,贏自己才是真正的挑戰,而要贏自己,就要靠棋手不斷提升、不斷進步,以自己為假想敵。


廿一世紀的兒童,抗逆能力愈來愈差,自殺輕生的新聞亦常有所聞,當遇到不如意事,往往會做出負面行為。歸根究底,都是因為不懂處理壓力、太著重得失所致。象棋是個人腦筋的訓練,由於旁觀者不能「依牙鬆弶」,加上每一步有時間限制,要靠自己在指定時間內做出正確決定。此舉未嘗不是一種壓力,但壓力可以是推動進步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學懂面對、視它為一種挑戰,就會享受當中的過程;套用到日常生活、學業或未來的事業當中,面對逆境就懂得以積極的態度及平常心去面對,不會輕言放棄。


培養橫向思維與耐性
而古語有云,「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象棋的每一步也是勝負的關鍵。據陳先生指出,透過學習象棋,孩子能夠體會到每件事均需要有全盤計劃,在部署自己的每步棋時,還要看透對手的移動模式、預計棋局的發展,面對不同的棋局以相應的策略對付,看似是簡單的一步,背後也蘊藏很多計策。尤其是出色的棋手,除了熟讀棋譜之餘更要具備「橫向思維」(Lateral Thinking),即超越常規、打破固有模式的思想方式。思想家Edward de Bono就以開發地下水源作比喻,一般直線思維(Vertical Thinking)會在同一個洞愈挖愈深,但擁有橫向思維的人則會向兩邊挖不同的洞,尋找更多可能性,成功的機會就會更高。


另外,由於象棋比賽動輒需要半日至全日的時間,比賽期間孩子要全情投入,運用最恰當的策略和步法,不少家長均表示,孩子學習象棋後記憶力及運算能力也特飛猛進,專注力更加有明顯改善,以往無法安靜地坐下來超過半小時的孩子,學習象棋後可以獨自看棋譜個多小時,這是他們意料之外的收穫。



親子對弈增加互動交流
象棋最引人入勝之處,是它適合任何年齡、「達者為先」,無論對手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是幾歲的兒童,都是腦袋與腦袋的競賽,靠經驗、態度及清晰的思維去對局,任何人也可以有勝算。而透過親子對弈,父母可以放低高高在上的角色,融入孩子的世界公平競賽,也可以製造更多親子間的話題。孩子向父母傾訴校園逸事,父母也可以將日常生活、工作當中的見聞與孩子分享,擴闊他們的眼界,提供一次優質的交流機會。而且象棋分勝負後會有「複盤」的過程,即雙方檢討每步棋的好壞,這種互動的溝通,令孩子明白到勝方成功的原因、亦可從中學習失敗,教曉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更重要是父母可從對弈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孩子的個性,針對他們的優缺點來施教。


據陳先生指出,象棋得到去年舉辦之廣州2010亞洲運動會帶動,加上近年得到政府、私人棋會及棋院的大力推廣,兒童象棋已經越來越普及。一般而言,兒童由5歲開始便可以學習象棋,一般三個月內就能掌握基本技巧。另外,康文署每年亦會資助香港象棋總會舉辦活動,例如全港個人公開賽、團體賽及全港中小學生賽事等,透過各項公開比賽,兒童有機會與其他棋藝選手接觸,交流心得,對他們的學習能力、自信心均有幫助。...<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