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張道陵:天師道的創始人
頁: [1]

debbie19872001 發表於 2019-2-8 08:20 AM

張道陵:天師道的創始人

老子時,道教尚無宗教型態,道教做為宗教型態的創始人是張道陵。張道陵即是後人尊稱的「張天師」
;他是五斗米道(教)的創始人。五斗米道乃是後人所稱的天師道或正一道。張道陵也被尊稱為正一教主及正
一真人。
         張道陵本名陵,是張良的八世孫,東漢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人。他原是學問淵博的儒生,熟通五經。
年老時,覺得生命永恆的問題很重要,其答案必須跳出儒家去找,所以棄儒修道,探究長生之學。
         漢順帝時(125-144 A.D.);他從江南西去蜀地,在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修道,精長生之術並以符水
治病,獲大眾仰慕,追隨他的人很多,於是他創立教派,藉機教化民眾,入教者均須繳納五斗米,以為行善
之資,所以俗稱「五斗米教」。他教導民眾要懺悔改過,勤行利生之事,並且敬拜祖先。他建立教團組織,
分二十四治,由祭酒領之。他認為道教的目的在於改造人心以成就互助互愛的美好社會。
         張道陵十分崇敬老子,認為老子所說的“道”是最高的神尊,即“一”,「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從他的觀點看,道神是合一的。他主張應遵道守誡,屏除私慾雜念。也主張樂生長生,他進而認為人
可煉形而長生成仙。其遵道守誡之說替後來道教奠定了基本的倫理規範。而長生之說對後來魏伯陽的〈周易
參同契〉,魏華存所習的〈黃庭經〉及葛洪的〈抱朴子〉都有深刻的影響,自然也間接影響到中國歷代道教
的修道思想。
         張天師繼承老子〈道德經〉而加以發揮。他的思想主要表達於〈老子想爾注〉一書,(有人認為此書也可
能是其孫張魯所撰),此書現已無完整原著,但留下第三到三十七章的注文。此書不但對道教的教團經營提供
指導,時至今日,道教的禮儀規章、經書符籙等,仍以此書為重要源頭。
         張道陵所創的道教為中華民族提供了新的人生觀─長生、樂生,並確定了崇德報本的敬祖思想,使社會
生活的內涵更加豐富,不論在民眾教化、社會公益、知識傳揚、及在菁英修行上,均有了不起的貢獻。





道教小常識:道教道派的過去和今天

         今天台灣的道教有何重要的道派呢?相信許多道友都想知道,就讓我回到它的源頭。
         自從張道陵創天師道之後,經子孫張衡、張魯等努力經營及日後的政治變遷,到三國時代及西晉已從
四川、漢中傳播到北方及江南各地,江南最主要根據地是江西龍虎山。到了東晉道教信者更多,其中有些
士族高級菁英覺得五斗米道內涵不夠豐富,加以有仙真降駕傳授,所以寫出了許多的經典,統稱〈上清經〉
,以後就有了歷史家所稱的「上清派」。上清派發源地是江蘇茅山,它的開山祖師是魏華存及楊羲,他們非
常重視〈黃庭經〉及〈大洞真經〉,主張存神守一、誦經、念咒、修功德,後來梁朝的陶宏景發揚光大、勢
力大盛。到了隋唐時期,上清派乃是道教第一大派,高人輩出,理論閎富可觀。另外葛洪的先祖葛玄(仙翁)
開創靈寶派,傳授〈洞玄靈寶經〉,比較重視符籙、科儀,修行方法比上清派簡單易行,中上層人士信者很
多。劉宋以後,靈寶派勢力漸衰,與天師道均沈寂無聞,傳承法嗣不明,直到北宋江西閣皂山才有人傳授靈
寶經。宋元之際,茅山、龍虎山與閣皂山被朝廷封為「江南符籙三山」,但靈寶道士多活動於民間而非上層
社會。上清派、靈寶派與天師道互相參學仿效而逐漸合流,到元代各派皆演變為「正一道」,所以正一道乃
是以符籙為主的各教派的統稱。
         另外,金朝初年王重陽祖師創立全真道,輕符籙、重養煉,主張道、儒、釋三教合一,勢力極盛,高人
輩出,分南、北兩宗,北宗主先修性後修命,南宗主先修命後修姓,其中又以丘處機的龍門派特有表現。全
真道與正一道同為元代以後道教兩個最大的教派。
         明清兩代道教在民間流傳頗盛,但兩代朝廷均對道教有不同程度的猜忌防範。清高宗還一度禁止正一傳
度。道教各派再也無法像早期東晉、南朝、唐、宋一樣高人輩出了。學術上以守成為主,享受前聖先賢留下
的豐美果實。但仍有不少戒行精嚴,道術卓越的高士,如全真龍門派王常月即是。
         總之,民國以來,正一、全真是主要二大道派,也是今日我們所看到的發展情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ken81518 發表於 2019-2-15 11:20 AM

謝謝分享唷長知識~~~{:36:}

m45514 發表於 2019-3-25 11:09 PM

我同事的女友說她家正是拜此道,原以為是不是像紫衣那樣的宗教,經過你的解說才知道原來是漢朝劉邦的軍師後代所創立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