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染色體的結構不只有染色質?
頁: [1]

jiunn36 發表於 2017-3-14 09:59 AM

染色體的結構不只有染色質?

  染色體自1882年被發現後,就一直是科學家爭相研究的焦點。不過就算科技持續精進,染色體的結構依然是個未解之謎。然而在3D技術興起後,局面開始扭轉,一群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就開發出十分精準的顯微鏡技術,讓他們可以觀察到染色體前所未有的細節。
  這套技術被稱做3D-CLEM(3D-Correlative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y),整合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並搭載了計算模型功能,幫助他們獲得染色體的高解析3D圖像,並製作了人類46條染色體的3D模型。而圖像的分析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由DNA和組蛋白組成的染色質只佔了染色體53%到70%,而其餘30%到47%則是環繞在染色質上的神祕物質。
  目前這種鞘狀神祕物質的詳細功能依然未知,不過研究者推測,它們也許是用來讓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間可以順利隔離,進而避免細胞分裂錯誤導致的先天缺陷疾病發生。生物科學學院的丹尼爾‧布特(Daniel Booth)說:「我們正在開發的這項技術是非常具開創性的,100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染色體的結構完全由DNA和組蛋白組成,但現在這個說法即將面臨挑戰。」
  同個學院的比爾‧艾倫蕭(Bill Earnshaw)則提到另一個問題:「如果確定基因物質會被其他材質包覆住,那我們現在就必須重新思考染色體是如何在細胞分裂期間分離的。」如果這項發現被證實,也許不久之後,所有教科書關於染色體的定義將被改寫。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礁溪伊莉 發表於 2017-3-15 09:55 PM

本帖最後由 礁溪伊莉 於 2017-3-15 09:57 PM 編輯

"組蛋白(Histone)"的功能,
只是用來,
纏繞固定DNA長鏈的蛋白質結構,
並隨著,
基因表達活性的調控,
來決定鎖緊或鬆開DNA長鏈~

因此,
DNA長鏈 + 組蛋白(Histone),
基本上,
只是形成"染色質絲(Chromatin)"而已,
但是,
在未進行分裂的細胞核中,
卻直接扮演了,
所有的基因調控與表達的功能~

但是,
一旦細胞要進入"分裂期",
"染色質絲(Chromatin)",
才會進入高度精密的纏繞,
經過好幾層,
不同層次, 越來越嚴密的"組裝(package)",
最後,
才會形成"染色體(Chromosome)"~

所以,
從"染色質絲(Chromatin)",
變成"染色體(Chromosome)"的過程中,
肯定還有更多,
不同功能性的蛋白質,
實際參與,
整個非常複雜,
卻又相當精密穩定的"DNA組裝(package)",
使每一個基因(Gene),
都能透過固定的組裝模式,
穩定的被纏繞擠壓排列,
進入染色體上正確的"位置(Loci)",
幾乎不會發生"錯位"的情況~.....

從DNA到染色體.....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