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經濟放緩,印度能否承接其成長動能?
頁: [1]

fg790723 發表於 2016-9-28 07:10 PM

中國經濟放緩,印度能否承接其成長動能?

Anthony Chan亞洲主權策略分析師-全球經濟研究
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成熟,增速減緩,印度是否能接力演出,成為全球經濟的另一個成長引擎?聯博認為,長期頗有機會,但短期仍有許多景氣循環因素必須考量。
自2014年莫迪 (Narendra Modi) 就任印度總理以來,印度經濟基本面明顯改善,讓不少人認為它能抵銷中國經濟的放緩情勢。隨著中國經濟愈來愈成熟,增速減緩,印度是否能接續,成為全球經濟的另一個成長引擎?
考量印度的長期經濟發展,確實很有機會,利多因素包括:人口眾多,且年輕人占多數、內需市場龐大、基礎建設投資嚴重不足、服務出口與部分製造業的競爭力在亞洲地區不斷提升;種種正面發展皆有助於印度勝出。

莫迪若能成功掌握這股龐大的潛在動能,加強政府效率 (如改善政策執行,降低財政赤字與外債),則經濟成長率可望與中國的顛峰期匹敵。印度目前人均GDP不到1,700美元,若每年成長10%至12%,大幅帶動貿易,促進工業化與都市化,再現中國10年、20年前的榮景,全球各國皆能受益於此。
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長期潛力雖然看好,短期景氣卻乏善可陳。中印兩國目前的經濟不見強勁增勢,未來一年尚不足以提振全球經濟。兩國的整體經濟成長率處於6.5%至7.0%區間,仍高於許多國家,但進一步觀察兩者的成長動能與政策走向,則能看出其中隱憂,尤其從景氣週期的角度來看,更讓人難以樂觀。以下將說明兩國未來面臨之三大挑戰。
經濟成長缺乏民間企業支撐
中印兩國近來的成長主力來自於公共支出,反觀民間投資力道依舊不振。兩國之間的差別在於,中國努力調整經濟結構,企圖跳脫投資導向的成長模式,轉型為消費導向經濟;印度卻反其道而行,希望加強政府投資力道,降低對服務業與低附加價值消費的依賴。印度的第一季整體GDP年增率達7.9%,第二季已降至7.1%,但如果不算進政府支出,成長率更低,只有5.7%。整體資本支出下滑約3% (圖一與圖二)。
圖片_1
圖一:印度經濟成長全靠政府支出
圖片_2
圖二:公共支出增加,但資本支出陡降
市場焦點目前已轉向印度第四季表現。受惠於今年雨季水量豐沛,農耕收成看俏,可望提振消費力道。此外,公務員薪資未來幾個月將大幅調漲,亦有助於提升消費力道。但兩者都屬於一次性利多,未來仍有賴經濟結構改善,才有辦法維持消費增勢。
莫迪總理的改革計畫旨在藉公共投資之力,帶動民間投資,但落實至今,尚未看到民間投資增強的跡象。公共投資能否長期持續,又是另一個變數,且政府作業繁文縟節,拉長基礎建設的前置期。
而中國的情況恐怕更值得擔心。國營企業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年增大幅成長22%,但民間投資的增幅卻只有1.8%,遠低於去年同期的雙位數成長 (圖三)。由政府主導及資金來自各種公共管道的基礎建設,是中國此次投資週期的唯一成長來源。
圖片_3
圖三:中國的公共投資增加,但民間投資卻下滑
過去四年來,製造業投資動能持續減弱,一來是因為出口長期低迷,二來則是因為許多重工業淘汰過剩產能。房市投資年初表現強勁 (3月份年增率為15%),但目前已開始疲軟 (7月份年增率僅為4%),主要是因為政府在部分地區打房,開始看到了效益。
貨幣政策的限制
展望未來幾季,中印兩國央行預計不會有進一步降息的舉動。印度面臨通膨壓力,故預計該國央行對利率政策將採謹慎態度。中國則因為槓桿程度過高的問題 (債務占GDP的250%),預計中國人民銀行遭不會採取積極的貨幣寬鬆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央行最近正式採行由新任總裁帕特爾 (Urjit Patel) 主導策劃的通膨目標化機制。目前整體通膨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達6.1%,已降到目標區間上緣,故即使經濟增速最近出現疲軟,降息機率恐怕亦不大。
許多市場觀察人士預期,在今年雨季水量豐沛的助益下,未來幾個月通膨率可望進一步降至4%左右,為央行爭取到「最後」再降息25個基本點的空間。聯博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但對於帕特爾會否如此投機行事,則保持存疑心態。
諷刺的是,有些人士主張短期應該降息,但卻認為通膨率趨勢並未實質改善,持續落在4%至6%之間,絲毫不受近來食品通路體系改革的正面影響。有鑑於此,市場人士認為降息週期延長的機率仍低。
撇開短期利率決策不談,印度央行的政策焦點在於確保利率結構有充足的流動性,以利未來降息時,效益能夠傳到金融體系,乃至於實質經濟。由於公營銀行的處境岌岌可危,加上工業貸款需求低落,使得利率傳導機制的效果近來持續不彰。近期來看,印度央行可能不會降息,反而可望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
在這點上,中國與印度有些許相似。人民銀行最近把重點擺在將短期流動性注入銀行同業拆放款市場,而不調降基準利率或存款準備率。此舉進一步加深聯博的觀點,亦即在未來幾年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將持續受限的情況下,中國高度槓桿化的情形將會延續。
財政政策的施展空間有限
在財政政策方面,聯博認為,中國決策機關在這點的意見略微分歧。高度槓桿化導致人民銀行必須維持保守的貨幣政策,因此許多央行官員指出,財政政策仍有施展空間,應可由此切入。但財政部則擔心地方政府可能倒債,且在國營企業推動改革下,將有許多企業倒閉,屆時可能會有鉅額債款。
負責國家整體規劃與公共投資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希望中央政府與財政機關編列更多預算,以確保規劃中與進行中的基礎建設工程得以持續,為經濟提供支撐力道。
從基本面來看,聯博認為中國的財政政策仍有進一步擴展空間,明年可讓赤字占GDP的比例上升至4% (今年約為2.5%至3.0%)。但由於地方政府正處於債務重整階段,加上財政機構必須擔負國營企業改革的成本,故中國要再推擴展性財政政策恐怕不易。2009年至2010年當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時,中國的債務問題尚不嚴重,如今卻是大幅舉債,整體財政思維已經截然不同。
印度的財政目標為將2017年赤字占GDP的比例控制在3.5%,因此該國政府的公共支出將不能太過激進。尤其目前GDP成長率低於預期,拖累政府收入,公共支出更需謹慎。國營資產民營化的計劃積極卻不實際,加上電訊產業重整,亦加深國庫支出壓力。
除此之外,印度必須撥出360億美元注資國營銀行,以利推動銀行改革計畫。
印度最終必須進一步拉低通膨率,爭取降息空間,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刺激民間投資,接續活絡最初由政府發起的計劃;光靠財政刺激並不足以救市。

話說 好像有印度ETF可以交易喔{:34:}...<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