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海鳥吃塑膠?日益嚴重的海洋塑膠危機
頁: [1] 2

eynyluen 發表於 2016-4-13 06:37 PM

海鳥吃塑膠?日益嚴重的海洋塑膠危機

2015 年9 月,一篇海鳥誤食海洋垃圾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許多媒體引述標題非常聳動,如「海水汙染嚴重,9 成海鳥曾吞過塑膠」、「2050 年99% 海鳥都會吃到塑膠」,真的嗎? 99% 海鳥都會吃到塑膠?這可是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應人類對於塑膠的需求量,塑膠產量從1950 年代以來每11 年倍增,也因為塑膠難以分解,加上儲存、處置的不當,導致大量塑膠被棄置、流入海中、成為主要的海洋廢棄物。最近研究數字顯示,海中塑膠垃圾的數量以對數成長,其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58 萬片。這些海洋垃圾可能使海洋生物因為纏繞、吞食無法消化、或者內含有毒物質致死。迄今,已有600 種海洋生物體內發現海洋垃圾。於是,一群關心海鳥的科學家找出1962~2012 年間曾紀錄海鳥誤食垃圾的文獻,發現135 種海鳥中有80 種(59%)曾誤食海洋垃圾;個體方面則平均有29%。配合186 種海鳥的分布、覓食策略、體積大小、抽樣方法,再結合全球海洋塑膠垃圾的分布,模擬預測海鳥誤食海洋垃圾的高風險區。進而推論倘在今天進行此研究,預估90%海鳥個體的體內會有垃圾,到2050 年則有99% 種類的海鳥會誤食海洋垃圾。結論也提到,誤食垃圾風險最高的是在紐澳鄰近海域、海鳥種類分布最多的區域,並非海洋垃圾密度最高的水域。試想,如果你有機會在2050 年到海邊賞鳥,每看到100隻就會有99 隻胃內有海洋塑膠垃圾,那是多驚人的景象?先回頭比較原文與媒體報導,「99% 海鳥」與「99% 種類的海鳥」就有不同,「種類」與「數量」是截然不同的定義。這是中文媒體在翻譯外文新聞時,未仔細查證的結果。其次,倘從數據反向解讀,海鳥中有41%物種(或71%個體)沒有誤食塑膠垃圾,從這個數字來看是否會比較安心?此類研究屬於後設分析(Meta-analysis),利用多篇前人研究,將各文章之統計資料經過標準化等各種統計過程,得到整合性結果,提供世人對該議題的全面性了解。不過,我們可以從相關資料來源與方法,思考幾項此類環境議題研究的可能誤差:Q1. 抽樣種類偏差?

從「種類」來說,全世界海鳥多達350 種,生態習性各有不同,對於掠食表層食物的鳥類,誤食垃圾的情況較嚴重;而覓食深層食物的海鳥,誤食垃圾比例較低。但該研究蒐集到的鳥種資訊未達半數,如何僅能依據半數海鳥的分布與誤食趨勢,就誇言另外半數的海鳥在未來30 年內也都將誤食海洋垃圾?Q2. 抽樣地點誤差?

有關分布水域,結論認為海鳥誤食海洋垃圾的熱點在紐澳外海等南半球水域,然而,此觀點也顯示其可能為抽樣地點的誤差,因為紐澳水域海鳥種類眾多,相關研究也多。然而,該文章沒有交代相關論文的涵蓋水域或是各區域內的研究數量。因此,目前認為誤食比率較低的水域,其實可能是因為研究較少而造成,這部分仍尚待討論。另有科學家表示,在南極洋裡棲息有數量極高的海鳥(例如企鵝),但鮮少發現他們誤食塑膠垃圾,這部分可能歸功於南極條約的保護力,所以未若作者所言的嚴重。反之,在夏威夷群島研究信天翁的海鳥學者則認為夏威夷鄰近太平洋海域,才是海洋垃圾密度最高的地區,學者也見到越來越多住在中途島的信天翁幼鳥因為誤食海洋垃圾而亡,不認為熱帶水域相對比較安全。Q3. 研究發表謬誤?

對於此類研究,都可能存在「研究發表誤差」,如果科學家蒐集到的海鳥胃內沒有誤食垃圾,則不具有發表效應,也不會有期刊接受此類「沒有保育價值」的文章。通常是情況越嚴重者,被接受的機率越高,長久以往,能夠見諸期刊的都是情況較危急的研究,因此,如果單純以研究報告分析,可能會造成高估。這篇文章令人聯想到兩篇海洋保育界的文章,其一是在1990 年代,澳洲科學家發表一篇有關日本延繩釣漁船誤捕的海鳥數量,推估結果認為南太平洋每年因為延繩釣漁業而混獲的海鳥超過十萬隻,引起保育團體憂心忡忡,呼籲政府採取行動。為此,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開多次專家諮商會議,並於1999 年通過乙份避免延繩釣漁業意外混獲海鳥之國際行動計畫,之後更因此成立「信天翁與海燕保育公約」,力推各項海鳥保育措施。但該研究僅利用一艘漁船在短短數個月期間、澳洲沿岸水域的混獲狀況。實際上,海鳥分布並非平均,漁船作業水域亦然。該文章忽略此現象,直接相乘結果造成此極大偏差,之後發表的文章也依據混獲變化情況下修數值。但不可諱言,因此引發的海鳥保育浪潮也的確發揮保育功效。無獨有偶地,一群英美科學家在2006 年發表一篇文章,預估2048 年將無魚可吃,亦引起各方關注。即便受到一些海洋漁業學家的質疑,第一作者隨後也在2009 年發表文章表示此類過度漁撈的危機能夠被控制。不過,在2006年之後,因應該文章的論點而發起的許多海洋資源保育行動、生態標章等開始風行,相信對於資源保育仍有一定之成效。所以,從研究方法觀點來看,該等論文或有可議之處,然而,不過才兩周之後,一篇類似的文章隨後於《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發表,該文以海洋垃圾與海龜分布區域的資料進行模擬,表示有52% 的海龜可能誤食海洋垃圾。開始有科學家評論這現象有如海洋版寂靜的春天,塑膠垃圾對於海洋的危害已經不下當年DDT 對於陸地環境的危害,我們應該採取積極的行動全面抵制、減少塑膠類垃圾的使用,這才是研究之後更深遠的呼籲吧!心得:為了長遠的地球著想,我們還是要減少塑膠的使用,因為食物鏈的最終目標還是回歸到人類身上。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oscar13 發表於 2016-4-13 11:04 PM

現在減少塑膠使用最重要阿
不然對環境還有生物影響很大
這是我們必須努力的

eynyluen 發表於 2019-6-30 09:09 PM

目前越來越多研究報告指出,人類喝的水中存有大量的塑膠微粒(雖然未證實是否對人體有害),由此足以證明,最終人類還是害到自己身上。

eynyluen 發表於 2019-6-30 11:26 PM

塑膠微粒又稱微塑膠,是地球上最常見物質之一,它們能從合成衣物、汽車輪胎和隱形眼鏡等人造產品中分裂脫離出來。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從世界上海拔最高冰河到最深海溝底部,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

先前多篇研究曾指出,塑膠微粒如何進入人類食物鏈;去年一篇研究發現,幾乎所有主要瓶裝水品牌的產品都受到塑膠微粒污染。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公布的研究中,分析受塑膠微粒污染的數百個資料組,並與美國典型飲食和消費習慣比較。

他們發現,一名成年男性每年可能攝取多達 52,000 個塑膠微粒:如果加上吸入的污染物,這個數據增至 121,000 個,相當於每天攝取超過 320 個塑膠微粒。

研究報告公布的時機正值聯合國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而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空氣污染。

根據刊登在《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如果是除非瓶裝水不喝,每年還會多攝取 9 萬塑膠微粒。

研究作者強調,這些數據只是估計值;他們表示,特定個人攝取的塑膠微粒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們住在哪裡和吃了什麼。研究人員並說,目前仍不了解塑膠微粒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然而,直徑小於 130 微米的塑膠微粒「有可能進入人體組織並引發局部免疫反應」。

倫敦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生態學教授葛蘭特(Alastair Grant)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這項研究中的塑膠微粒會對「人體健康構成重大危害」,他說,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被吸入的塑膠微粒,會真正進入肺部。葛蘭特並未參與這項研究。...<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hwis123 發表於 2019-7-3 09:05 PM

要減少塑膠袋使用量
能夠少用就少用
應該不只海鳥
很多海洋生物 都會把塑膠袋當食物吃<br><br><br><br><br><div></div>

eynyluen 發表於 2019-7-5 02:29 PM

G20除了討論全球經貿議題,環境問題也是重要的一環,G20大阪峰會6月29日閉幕當天,各國通過「大阪藍海願景」(Osaka Blue Ocean Vision),就海洋塑膠垃圾問題,達成2050年以前減為零的目標達成協定,這是第一次主要國家合作因應海洋污染問題的態勢。

據自由時報報導,早在6月16日,G20國家已在日本長崎縣輕井澤町舉辦「G20能源及環境部長會議」,除討論環境與能源議題,也決定減少海洋塑膠垃圾並定期提出報告,只是未決定目標與時限。29日安倍晉三表示,G20國家占有全世界80%的GDP,負有重要責任,但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難以處理海洋垃圾問題,希望全球的國家都能為此盡一份心力。

全球每年至少有9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及地球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據世界日報報導,雖然部分像是歐盟等成員希望時間能提早,最後仍訂在2050年,重點在於訂出國際性目標。

不過,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削減塑膠垃圾並非易事;由於塑膠垃圾從哪流出等污染狀況的調查並未取得進展,做為決策基礎的數據並不充足,各出口國和進口國均需要準確掌握塑膠垃圾的現狀。報導中引述九州大學教授磯邊篤彥的評論,指G20達成協定固然意義重大,然而「2050年並非基於科學數據的目標。今後詳盡的統計資料將更為重要。」...<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eynyluen 發表於 2019-7-7 11:56 AM

瓶裝水中恐含有塑膠微粒,知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日前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從空氣、飲料、食物中攝食到的塑膠微粒,一位成人每年攝食量可達5萬顆,另,只喝瓶裝水的成人,每年恐攝食13萬顆的塑膠微粒,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目前國際尚未加驗瓶裝水的塑膠微粒含量,將持續監測國際規範。

塑膠製品大肆破壞環境,透過生物鏈,塑膠被分解為塑膠微粒,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已汙染水源、食物,且人類經過攝食,塑膠微粒恐怕已入侵人體器官;根據研究顯示,食物在包裝或是產製過程中,都會受到塑膠微粒的汙染。

研究檢視食物、飲料中的塑膠微粒,其中「水」的數據較為齊全,瓶裝水與自來水相比,瓶裝水的塑膠微粒含量是自來水的22倍,如果一名成人一整年都只喝瓶裝水,將喝下13萬顆左右的塑膠微粒。

研究團隊提出警訊,目前科學界雖然尚未有明確的數據或是論文可以顯示塑膠微粒的危害,但是以如此龐大的數量,必定存有高度的風險,值得重視。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魏任廷表示,目前國外包含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尚未針對瓶裝水塑膠微粒做一監測,但是也認為這是一大警訊,會持續監測相關的國際規範,國內針對瓶裝水則是針對塑化劑溶出等有做一監控。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塑膠微粒係指直徑在0.5公分以下,甚至肉眼看不見的塑膠顆粒,塑膠微粒被發現會吸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屬於環境荷爾蒙等物質,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吸附有毒的毒素。

顏宗海提醒,目前對塑膠微粒的研究並不明確,僅能呼籲民眾少喝瓶裝水,偶一為之可以,站在環保的立場,也不鼓勵長期使用瓶裝水,建議外出時自行攜帶瓶子,裝填自家燒過的開水,不僅環保也相對健康。...<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omy1008 發表於 2019-7-19 09:56 AM

之前有看過海龜頭部被吸管插入!愛心的救護人員幫忙拔吸管~感覺超痛~依目前一步一步慢慢推動減塑政策,雖然只從吸管開始,一定會進步的!

apl118 發表於 2019-7-21 11:33 AM

能不用或少用塑膠製品, 以自身或自己家庭做起, 進而影響到他人, 為下一代建立少塑的環境。

eynyluen 發表於 2019-7-21 08:09 PM

家家戶戶每天都使用的塑膠保鮮膜,因為不環保而經常為人詬病,但又不知道有什麼替代品。一名法國青年的創新產品「環保蜂蠟紙」,讓天然食品包裝紙能重複使用,不但零污染,而且美得令人驚歎。

24歲的法國青年昆汀(Quentin)前往澳洲旅遊時,在寄宿家庭裡,看到他們使用蜂蠟紙(Beeswrap)代替塑膠包裝紙,大為讚賞。於是,他回到法國後也開始身體力行這個減塑習慣。他就地取材,用法國當地的天然原料,包括諾曼第的蜂蠟、布列塔尼半島的火麻油、朗德省產的松樹脂等製作蜂蠟紙。

昆汀會對蜂蠟紙的再利用著迷,還因為他生長在養蜂人家,從小耳濡目染,知道珍惜自然生態的重要性。他自己還運用創意,設計了多款花色和樣式。

天然又環保實用的蜂蠟包裝紙,加入有機純棉紗布後,材質變得更柔軟,而且透氣、防水。它可以將食物完全包覆起來,隔絕空氣和免於陽光曝曬,抗菌防腐,還能重複使用達一年。若要冷凍保存食物也同樣適用,蜂蠟包裝紙在冷凍環境下會逐漸變硬,就像保鮮蓋一樣。

除了具有天然有機的特色以外,蜂蠟包裝紙也符合無毒和可分解的環保新趨勢。一個舉手之勞,改變包裝食物的日常習慣,就可以為「減塑愛地球」盡一份心。

昆汀相信,就算改變一個小小的生活方式,長久下來,也能對地球環境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為了致力推廣他的包裝紙,昆汀創辦了「L’embeillage」公司專事生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eynyluen 發表於 2019-8-21 11:04 PM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羅拉多州多個地區,包括知名景點洛磯山國家公園的山峰,均發生「下塑膠雨」現象,在州內採樣的雨水樣本中,高達9成含有塑料碎片,包括珠子及纖維。

綜合外媒報導,在地質學家華特比(Gregory Wetherbee)一項名為「下塑膠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科羅拉多州多處地點收集雨水,並拿到顯微鏡底下分析,結果顯示,水面上漂浮著各種顏色的塑膠微粒。

研究人員表示,下塑膠雨的主要原因和垃圾有關,超過9成的塑膠垃圾不能被回收利用,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未能被回收的塑膠垃圾會分解成更小的纖維碎片,並在下雨時融進水滴中。此外,另一項原因則和人們衣服上頭的合成纖維有關。

報導指出,科學家們長年研究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問題,然而,許多研究結果卻顯示海洋中只有1%的塑膠,剩餘99%尚不清楚在何處。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柯斯(Stefan Krause)稱,研究人員對淡水和空氣中塑料含量所知甚少,「我們還沒有真正開始量化它。」

柯斯表示,目前可知的是,人類和動物會透過水、食物及空氣吃入塑膠微粒或其奈米分子,此外,塑膠微粒也會附著重金屬及其他危險化學物質,這些都顯示吸入塑膠不是一件好事,人們應該省思並開始大量減少使用塑膠。...<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eynyluen 發表於 2019-8-21 11:07 PM

研究指出現在連雨水裡面都含有塑膠微粒,真的要慢慢養成良好習慣,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為下一代著想。

eynyluen 發表於 2019-8-21 11:10 PM

2019-08-16 聯合報 報導
北極向來被視為人間的最後淨土,如今卻也難逃塑膠微粒的汙染。歐美研究團隊近來卻在極地採集發現,雪中含有大量塑膠微粒,認為這些微粒不只存在海洋,還會透過空氣廣泛散播並隨著下雪掉落。

其中一份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期刊,德國-瑞士研究團隊的科學家在德國、瑞士、挪威極圈等地採集冰雪來檢驗,證實這些樣本都含有高濃度的塑膠微粒。

這當中,濃度最高的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農業地區,每公升含有高達154000個塑膠微粒,但是在人煙稀少的挪威極圈冷岸群島(Svalbard islands)樣本中,每公升也含有14400個塑膠微粒。

雖然許多粒子體積太小,幾乎無法查出來源,仍可發現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和動物毛皮等自然物質,另外還有塑膠微粒,以及一些來自橡膠輪胎、亮光漆、油漆與合成纖維的人造物質碎片。

團隊首席科學家貝格曼博士(Dr Melanie Bergmann)表示:「很明顯,雪中的塑膠微粒多半來自於空氣。」

另一項由美國團隊進行的研究更加強了「空氣散播塑膠微粒」的觀點。科學家前進加拿大北極圈,調查蘭開斯特海峽的封閉水域,原本以為這裡相對地免於塑膠汙染,結果卻仍在冰中發現這些物質。

他們在四個不同地點鑽取18條冰芯,每條長度達兩公尺,當中明顯可見,有各種大小形狀的塑膠粒子及絲狀物。

科學家認為,塑膠微粒被風吹動,經由大氣「長途跋涉」到北極,再透過凝結成雪後「洗出」大氣。這也顯示,塑膠微粒問題已如同傳染病般的蔓延。...<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eynyluen 發表於 2019-8-21 11:14 PM

注意上一篇的報導
北極的冰水裡面含有的大量塑膠微粒,是來自於空氣中散布造成的,所以這代表我們身處環境中的空氣,可能也含有塑膠微粒存在,而每天吸入這些塑膠微粒,多多少少會對人體造成負擔。

RO小喪 發表於 2019-9-27 10:31 PM

這一切破壞大自然的兇手還是人類,連人類自己的食物都有塑膠微粒了更何況是動物<br><br><br><br><br><div></div>
頁: [1] 2